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談藝】不要把「無後期」當成無知的炫耀

對於攝影要不要後期的問題,人們討論很多。大部分人說紀實片,直出就可以,不需要什麼後期。最近在我們組稿的時候,經常發現有的作者在圖片說明裡,大大的寫著「無後期」,大有炫耀的架勢。記得我以前做攝影後期培訓班的時候,很多人也是這樣認為。他們願意花大把金錢去購買升級設備,不願意花很少的銀子去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後來,器材買了一堆,獲獎證書卻沒有見過半張。據我了解,無後期的情況只有一種,那就是不會後期。任何事物都是學而知之,不會當然就不用。既然玩兒了,幹嘛不玩的好一點呢?那麼,紀實作品要不要後期呢?是不是直出就可以呢?

馬格南圖片社是世界上最頂級的圖片社,圖片主要是以紀實為主,也是被譽為學習紀實攝影的風向標。那麼我們來看看他們的作品要不要後期。如果需要後期,那麼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攝影,歷史上,在西方,曾經是貴族的玩意兒。看看那些西方攝影大師們的暗房設備即可知。而對於貧窮的,攝影人無緣巨資鋪滿不鏽鋼的暗房,傳承下來,也因此就以為暗房或「後期」製作無關緊要。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不了解,是無知;以訛傳訛,則會誤人。 被人文紀實攝影人奉為神話的馬格南攝影作品,除了選景和瞬間抓取出色,照片的影調也出乎其外地好,殊不知,偉大的馬格南照片,出爐前也都要做許多「後期」工作,精細之至,令人瞠目結舌。本應該,無論膠片還是數碼,拍攝與「後期」就是創作的完整過程,為什麼要去人為割裂呢!「後期」,可否成為攝影人的必修課?!

下面是馬格南圖片社的一份檔案,那些毛片上的線條、數值和字元,表達了攝影人和暗房技師交流時對影調區域的細微劃分。 對於照片的局部處理方法,膠片暗房與數碼後期異曲同工,只不過膠片暗房是在放大時進行遮擋,抑或在顯影時以棉球局部加熱以加速顯影和以清水沖洗以放緩顯影等;

數碼後期則多是運用曲線等調整圖層加蒙版而已。

馬格南圖片社首席暗房師Pablo Inirio

幾年前,因為聽到柯達破產消息的原因,我開始思考傳統媒體傳播方式,例如報紙、書籍及傳統膠片照片洗印、應用等未來發展問題,並決定約見在紐約工作的馬格南圖片社首席暗房技師帕布魯·伊尼里奧(PabloInirio)和他聊聊其工作現狀和以前的不同。 伊尼里奧為許多經典攝影作品進行暗房後期製作。 在他不大的工作間里擺放著,馬格南攝影師丹尼斯·斯多克(DennisStock)的經典作品《詹姆斯·迪恩在時代廣場》以及布里在古巴拍下的那張叼著雪茄的切格瓦拉照片等經典原作。

通過這張《詹姆斯·迪恩在時代廣場》照片上令人費解的複雜公式備註,Inirio告訴了我們他是如何加工馬格南大師的作品。每張經典照片在暗房製作環節都是經過無數次的計算和實踐得到的。6秒對於照片中的大樓就這麼重要嗎?就能在沖洗中得到完全不同的影調,給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嗎?

答案只有Inirio自己知道。 當然,再精確的計算和完美的工藝也阻止不了暗房工藝正在消失,隨著數碼時代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暗房不得不關閉,更多攝影師開始選擇拍攝數碼照片及列印輸出技術來代替傳統膠片及暗房沖印。而我在過去15年裡採訪的所有攝影師,他們都經歷過當底片通過顯影定影液第一次顯示在相紙上的神奇過程。而在數碼時代的今天這種感覺卻離我們越來越遠,更多年輕攝影師感受到的則是後期Photoshop等軟體在顯示屏上帶給我們的驚喜。

我很好奇,數碼時代發展到現在給馬格南圖片社又會帶來怎樣的衝擊?現狀又如何?我發現他依然在那裡,依然用他那嫻熟的技術,充滿熱情地工作著,和他那些經典的馬格南照片在一起。

他說,直到我們見面,這三年來他驚訝於自己在馬格南的暗房沖印工作幾乎和之前沒什麼不同。Inirio說「收藏家和畫廊經紀人依然喜歡利用純手工藝在暗房對其照片進行放大」。他經常被要求使用馬格南成員及已故攝影師作品的底片,重新進行手工暗房放大。例如,丹尼斯·斯多克(DennisStock)及亨利·卡迪爾-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的作品。放大后供展覽、書籍出版及私人收藏。說到這兒時,他開玩笑的說:「別擔心,我現在依然很忙」。

雖然現在馬格南圖片社有著完善的數字化工作流程,但到目前為止,Inirio並沒有想從傳統暗房轉變為數字暗房。他說:「數字暗房後期技術有它自己的優勢,這無可厚非,但傳統暗房沖洗出來的照片,更具有層次的豐富性和一種無法比擬的深度」。他堅定地認為,傳統暗房沖印技術將永遠伴隨著我們,不會消失。

翻開馬格南檔案館中保存的經典歷史報道照片,一個個偉大的攝影師被歷史記錄著,1947年,為了給那些在一線工作了60多年的自由攝影師更多的權力,個性張揚的羅伯特·卡帕和「決定性瞬間」的倡導者布列松等4人一同創立了著名的馬格南圖片社,由此成為了全球第一家由自由攝影師組織剛剛成立一年,馬格南圖片社就報道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例如:甘地遇刺以及冷戰時期的社會現狀等,同時發表了許多經典歷史照片。從那時起,馬格南圖片社的攝影師用激情和引領時代的視覺敏感度,一次次向讀者報道著歷史的變革。這種榮譽被一代代馬格南攝影師傳承著。

作為一個組織,馬格南在發展過程中,也經常會面臨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難,無論是財政上,還是因為富有個性的攝影師之間的爭吵。這些發展經歷都收錄在了1997年RussellMiller出版的書籍《馬格南:走在歷史前沿的50年》中。

對於馬格南創始人之一的卡帕,他的自傳,《失焦》,於1947年首次出版發行,直到現在你還可以在現代圖書館找到它的平裝版。正如我們預料的,它是如此真實且不敬。我喜歡這本書的開始,它是從一個故事講起。1942年在卡帕去倫敦拍攝閃電戰的途中,他被一個船長誤認為是導演弗蘭克·卡帕。在接受船長的盛情招待之餘,作為回報他也胡亂講了一通好萊塢的緋聞事件,以及「卡帕導演」和幾個女主角之間的風流韻事。

卡帕「超凡」的人格魅力,和他極富戲劇性的一生,真的值得我們去把它編成小說。就在上個星期,我無意中發現一本2011年出版的小說《等待羅伯特·卡帕》,它講述了卡帕和年輕的攝影師GerdaTaro間的愛恨情仇,而這位年輕的攝影師則在西班牙內戰中被殺。這個故事也曾在去年的一次名為《墨西哥手提箱》的國際展覽中,被娓娓道出。

同暗房洗印技術一樣,馬格南自身也在經歷一個典範式的轉折。現如今,媒體給予新聞攝影空間越來越小,攝影師們都在為了他們的工作尋找其他途徑。像馬格南這樣的機構,他們對於專題的選取更具有創新意識,他們經常同一些非盈利或公司性質的贊助商合作。因此,馬格南可以繼續生存下來,我們也還能夠欣喜地看到Inirio在馬格南的暗房中兢兢業業的工作著,延續著那傳統。

本文內容來自網路,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劇透!川攝西部視界金秋(9\10月)活動豐富預告

【活動召集】金秋十月,我們一起從川藏線去稻城(報名)

【賽事】「美麗」成都攝影師2017攝影年展 作品徵集

【攝影培訓】攝影並不神秘——協會培訓解密攝影限額報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