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懂:一份超全的財務操縱知識框架(附具體案例)

文章來源:實戰財經

財務報表是企業按規定動作,定期提交的關於自身的運行狀況的「健康體檢表」。

這個「健康體檢表」影響著企業在資本市場的魅力,對於身體羸弱的企業,投資者恐怕都趨避不及,而對於「渾身肌肉」的企業,投資者往往會心嚮往之,企業股價也隨之而騰落。股價的良好表現很多時候會影響到管理層的薪酬,有時也能為企業帶來更低的融資成本。而連續多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則往往面臨著退市,資本市場的大門也將對其關閉。對於此時最需要資金「血液」的企業,只能用乞生眼光看著吱吱嘎嘎行將關閉的生存之門。

正因如此,企業有太多的理由和動機,不惜損譽毀信,不惜鋌而走險,觸犯規則和刑律,去粉飾、操縱企業的「健康體檢表」,以顯示擁有良好運營、傲人的利潤。

用許多謊言裝點的財務報表,往往可以獲得一時之繁華和擁戴,但隨著時間的刻蝕,敗絮其中的企業終將會顯露出不堪的真相,而曾經不辨其內在質地的投資者,往往遭遇投資「黑天鵝」,成為這謊言的受害者,深陷其中。

因此,對自己財富負責,且富有進去之心的理性投資者,要遠離投資「黑天鵝」,絕不應忽視和迴避企業財務報表操縱問題。

本文正是嘗試回答什麼是財務操縱,財務操縱的動機有哪些,財務操縱有哪些手段,人們可以提前發現財務操縱的警訊有哪些,典型的財務操縱案例等等,試圖給讀者呈現一個關於財務操縱的相對較為完整知識圖譜。

但必須說明的是,了解和熟悉財務操縱的有關知識,只是了解投資財務風險的開始,在實現中規避財務操縱的企業,還需要讀者依靠自己習得的知識去分辨、去質疑、去推斷。

當投資者真正理解本部分內容時,或許仍不能完全識別所有的財務操縱之「妖術」,但哪些欺詐誇張、危害極大的財務操縱應該是大部分能規避的。

一、財務報告的類型

面對財務報告時,投資者其實首先應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財務報告是否可信。財務報表給投資者呈現了關於企業利潤、現金、資產等各方面詳盡的數據,是投資者決策的重要依據,如果所看到的數據不可信,基於這些數據的決策,很可能由理性決策變為一種撞大運式的隨機決策。

從可信性的角度,我將財務報告分為可靠型、錯誤型、調整型、操縱型財務報告四大類

可信性財務報告:應是投資者最值得依賴的報告,企業在制定財務報告時嚴格按照會計準則如實的編製,準確恰當的提示企業面臨的風險和機遇。依此決策,投資者仿如站在紮實的大地上,而非空中樓閣。

錯誤型財務報告:是由於會計人員素質能力低,或者失誤等因素造成財務報告出現數據失真。這類財務報告雖然是由於失誤造成的,但有時會造成一些嚴重的影響,過失錯誤也是錯誤,投資者也可能因此而踩雷。更多情況是,一些企業故意將自己的意圖掩藏成為自己失誤,明為無意,實則有心,這種將歸為後面所提到的欺詐型財務報告。

調整性財務報告:是會計人員在會計準則規定範圍內進行的調整,由於會計準則在保證企業記錄各項經濟活動具有統一性的規範同時,還要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兼顧一定的靈活性。這造成了在企業同一經濟活動在財務處理時,面臨著多種可選的會計方法,客觀上為會計調整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在會計準則範圍內調整時,企業管理層通常是圍繞著自己的利益需求而開展調整,而不是為了投資者利益而量身調整,這種調整可能會對投資者造成不利。

欺詐型財務報告:是指為了達到特定目的,通過對會計準則人為故意違反或誤用,對財務數據進行操縱,從而使財務報表不能真實、公允的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應該說,這種財務報告是投資者尤其要睜大雙眼防範的。因為企業作為財務報告的制定方,其第一動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會是普通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就可能為中小投資者埋下雷。

反之,如果投資者能識別這類財務報告,就能遠離風險。當然更高水平的投資者,在看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情況下,或許還會「與狼共舞」,利用自己靈活優勢分得一杯利益之羹,這種情況另當別論。

圖 財務報告的類型

從投資者角度看,一個極其重要的能力就是儘可能識別出各種類型的財務報告,尤其是規避操縱型財務報告,這類財務報告的危害性最大。

行為心役,這個真理永遠顛撲不破,在投資領域依然有效,下面將給出企業財務操縱的動機。

二、財務操縱的動機

財務操縱的動機幾乎涉及企業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企業生存、企業管理、企業發展、企業收購等階段,可謂一生都有製造「陷阱」的機會。

下圖列出了企業在各階段進行財務操縱的動機。正是這些動機所代表的局勢逼近,或利潤引誘,促使一套套財務報表在暗室之中被製作出來,然後呈現於市場陽光之下,供投資者觀瞻。

三、財務操縱的類別

財務操縱有多種分類的方法,不管何種分類,都試圖通過某一特定的視角,向人們呈現財務操縱的主要方法和過程。

在財務操縱書籍方面,在較為有影響的是,華德 M.施利特(Howard M. Schilit)編寫《揭秘財務史上13大騙術44種手段》,該書較為系統揭示了發現和揭露財務欺詐騙術的思路與方法。但許多例子源於外國,難以為讀者近身感受。為此,本文將大部分基於證券市場上的典型案例進行介紹。

本文將財務操縱分為利潤類操縱、現金流類操縱兩大類,利潤類操縱從增加當期利潤、增加未來利潤、掩飾真正利潤三個維度進行介紹。現金流類操縱主要介紹對投資者最為關心的經營現金流的操縱方法。

四、利潤類財務操縱

利潤,往往是投資者首當其衝關注的財務指標。因此,利潤也成了企業財務操縱的重災區。

利潤操縱的方法有增加當期利潤、增加未來利潤、掩飾真正利潤三個維度。下圖給出了利潤類操縱的的主要手法。

鑒於增加未來利潤,將有助於企業在未來展示更加光鮮的業績,這類情形大多情況下對長期投資者是有利的,且這部分操縱的手法與增加當期利潤的操縱方法大致相同,只不過是方式相反,因此,本文將不再專門對增加未來利潤的操縱方法進行細緻介紹,而只列示有關手法。

圖 利潤類操縱手法

1. 提前確認收入

提前確認收入就是將未來的收入提前記至當期,可稱為「寅吃卯糧」。其直接後果是當期收益相較於規範情況下而變大,因為這種手法將未來的收益轉移至了當期。

提前確認收入只是一種籠統的說法,企業現實中提前確認收入的具體手法也是各顯其能,有的手法具有很強的隱藏性,有的手法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可謂在追逐利益的路上,企業也是著實下了功夫的。

a 主要情形

提前確認收入的主要情形大致可以分為和合同相關,和買方相關,和準則相關三個方面,如下圖示出。

合同相關:主要指在履行合同之前,或合同所涉及內容還沒有執行完畢,就提前將收入記為當前。主要包括在合同履行之前就提前記錄為收入,將長期合同中的遠期收入記為當期,將長期租賃的遠期租金收入記為當期,將按完工百分比記錄收入時將項目未完成部分對應的收入提前記為當期。

試想,企業為對方建一個大型廠房,計劃需要4年時間,總合同額是1000萬元,按工程完工百分比進行付款。如果在簽訂合同時,企業直接將1000萬元計為今年收入,顯然有點冒進了,這樣就相當於今年將未來三年的收入一次性記到今年收入上,會誇大企業今年的利潤。客觀上,對方是按工程完工進度進行付款的,萬一將來工程建設出現突發情況,對方有可能付不了餘下的錢,一次性記錄為今年收入明顯不符財務的謹慎性原則。

買方相關:主要指跟買入相關的提前進行確認收入的一些事項,比如買方正式接受產品之前,企業就提前確認為收入;買入付款存在不確定性時,企業就提前確認收入。按照會計謹慎性原則,當買出產品或服務風險仍不能排除時就記為收入是不恰當的。

試想,當你有一個小超市,客戶菜籃子里的商品雖然已經被打出清單,並標示價格,但在客戶還未付錢時就記錄為收入,顯然風險較大。現實中就有不少客戶剛掏出錢包,電話響了,然後不買商品就匆匆離開了。

準則相關:有一些企業通過改變收入確認政策來提前確認收入,或通過採用不當的收入確認政策來提前確認收入。

b 案例還原

本部分給出一些提前確認收入的案例,通過實例來展示有關細節

案例1:合同未履行之前便提前記為收入

天津磁卡2000年年度報告,天津磁卡及其控股子公司海南海卡有限公司分別將兩筆款項提前確認為收入,虛增利潤6370萬元。2001年度,證監會審查發現年報虛增等額利潤。

原來是天津磁卡控股子公司海南海卡有限公司(海卡公司),將委託他人開發的兩項pos機技術協議轉讓給另三家公司,收取技術轉讓費5500萬元,扣除委託開發成本230萬元,形成營業毛利5270萬元。

經查,海卡公司與受託開發方簽訂的委託開發合同規定,海卡公司除了支付全部開發經費和報酬外,還需支付約定的「技術轉讓費」后,方可對成果享有完全的使用權和轉讓權,但截止年報審計報告日,海卡公司尚欠79萬元開發及技術轉讓費敞尚未付清。

這也意味著,海卡公司在尚未享有pos機技術完全使用權和轉讓權的情況下,向三公司轉讓使用權,並將所收取的費用確認為收入,提前確認收入5500萬元,提前確認成本230萬元,虛增利潤5270萬元。

另外,公司與吉林天潔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簽訂合同書,向吉林天潔提供價值1200萬元的計算機硬體設施和價值1100萬元的軟體系統、技術資料和技術服務,至年末,公司將吉林天潔支付的1100萬元作為軟體系統及技術服務收入記入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經查,截止審計報告日,該合同硬體部分尚未履行,天津磁卡在合同尚未履行完畢的情況下,將1100萬元確認為收入,屬提前確認收入,形成等額虛增利潤。

案例分析:此案例中,海卡公司在沒有完全擁有產品使用權和轉讓權情況下,便開始了轉讓,這其實是將並不屬於企業自己的產品進行買賣,顯然不能記為收入;同時,公司在合同硬體部分尚未履行情況下,即合同未完全履行情況下便提前記為收入,增加了當期的利潤。

案例2:將長期合同中的遠期收入轉為當期。

華夏建通2007年年報附註顯示,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電子產品銷售和技術服務業務,其中電子產品銷售佔比94.81%。銷售收入前五名的客戶銷售額即佔總銷售額的100%,即華夏建通在2007年度只有五家客戶。

與主營業務收入相對應的,應收賬款期末餘額中欠款金額前五名單位也占應收賬款期末餘額的100%。其中第一大欠款單位為「北京億信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億信)」,占應收賬款期末餘額的93.16%。北京億信系北京一家主要經營SUN伺服器、CISCO網路產品的公司。華夏建通年報顯示,該筆欠款賬齡為一年以內,屬於2007年度實現收入。

北京億信與華夏建通確實在2007年度簽訂長期購銷協議,合同規定,北京億信將於2008年分批購入產品並支付貨款。但華夏建通在2007年結束前便將未實現的購銷協議餘額開具了發票,並計入營業收入和應收賬款,金額總計達640萬元,占應收賬款餘額93.16%,佔主營業務收入25.32%。

此外,華夏建通未來實際收到的貨款也可能遠低於目前確認的640萬元。正式簽訂協議以及提前開具發票前後,華夏建通許諾回報以北京億信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的折扣。

華夏建通涉嫌違規提前確認收入的案例不止北京億信一例。華夏建通的控股子公司世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未向北京越洋互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交付構成社區大屏幕系統組成部分的液晶顯示屏及大屏幕框架的情況下,已將1225萬元軟體收入計入200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

為此,華夏建通更正了2007年半年報,修改前後,營業收入從5215萬元減少到3990萬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從1277萬元下降到236萬元。

案例分析:此案例中,華夏建通將2007年度簽訂的長期合同明確的收入,一次性記入了2007年的收入,顯然會提高2007年的收益。但企業未來的收入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業務支撐,恐怕業績就會較難看了

c 財務警訊

對於提前確認收入,財務報表上通過會顯示出一些跡象,如下圖表示。但財務警訊不止於此,這裡只是列出了一些常見的警訊。

(1) 應收賬款增幅顯著高於收入增幅

在提前確認收入時,企業通常並不能拿所有的收入現金,因為這可能造成應收賬款的增加。提前確認收入的背後,往往是企業放寬信用條件以刺激銷售,或通過合同確定先賣貨,口頭約定後退貨來突出本期收入。

(2) 利潤增幅超過實際預期

企業的利潤與收入密切相關,但收入又與其生產能力是匹配的。在進行上市公司分析時,往往能大致推斷出公司的市場佔有率、所在行業情況,以及生產能力。當上市公司利潤增幅顯著增加時,要注意這種增加是否超越了企業自身實際。

(3)應收賬款天數顯著增加

應收賬款天數實質於「應收賬款老帖顯著高於收入增幅」的背後含義是一致的,只是從應收賬款周轉視角來觀察企業。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通常按下式計算:

期末應收賬款餘額/收入*該期所含天數

可以通過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來觀察企業是否具有提前確認的跡象。

(4)經營現金流明顯小於凈利潤

提前確認收入,常常伴隨著應收賬款的增加,體現在經營現金流上,則是經營現金流要小於凈利潤。一般認為,經營現金流是相對較為可信的指標,因為經營現金流的造假往往涉及到銀行來往業務票據,銀行作為專業金融機構,是不會輕易屈身配合企業造假。正由於經營現金流相對可信性,一些企業會通過將部分業務現金流錯誤分類來對經營現金流進行操縱。

(5)收入主要來源於關聯交易

關聯交易通常在雙方有著密切利益關係的雙方開展,雙方可以私下約定交易事項,於是,提前確認收入將變得簡單。監管者對關聯交易持著否定的態度,這一方面避免了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對利潤的惡意操縱,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關聯交易變得更加隱藏,成為關聯交易非關聯化,增加了欺詐的隱蔽性。國外一些國家的監管者則認為可以進行關聯交易,但必須做到準確、及時的進行信息披露,增加交易環節的透明性,使通過市場中敏銳的眼光發現惡意的關聯交易。

2. 虛構收入並加以記錄

虛構收入則是收入操縱中惡意程度更大的一種行為。虛構收入最基本的含義就是交易不真實或交易與事實相差甚遠。

a 主要情形

下圖給出了虛構收入的幾種主要情形,分別是虛假交易,即在報表中記錄出一筆並不存在的虛假交易;虛增交易,即記入報表的收入比實際交易額要明顯誇大;轉借交易,即將不能記錄為收入的交易強行記錄為收入;不公平交易,即交易並沒有基於公平的原則開展,明顯有失公允。

b 案例還原

案例1:虛增銷售收入,虛構公司經營業績和生產記錄

2005年3月25日,ST達爾曼成為第一個因無法披露定期報告而遭退市的上市公司.從上市到退市,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裡,達爾曼極盡造假之能事,通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系統性舞弊手段,製造出具在欺騙性的發展軌跡,從股市和銀行騙取資金高達30多億元,給投資者和債權人造成嚴重損失。

達爾曼虛假陳述,欺詐發行,銀行騙貸,轉移資金等行為是一系列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性財務舞弊和證券違法行為,上市的八年裡,達爾曼不斷變換造假手法,持續地編造公司經營業績和生產記錄。

達爾曼所有的採購,生產,銷售基本上都是在一種虛擬的狀態下進行的,是不折不扣的皇帝的新裝。每年,公司都會制定一些所謂的經營計劃,然後組織有關部門和一引起核心人員根據指標,按照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製作虛假的原料入庫單,生產進度報表和銷售合同等,為了做得天衣無縫,對相關銷售發票,增值稅發票的稅款也照章繳納,還因此被評為當地的先進納稅戶。

公司在不同年度虛構銷售和業績的具體手法也不斷變化;1997-2000年度主要通過與大股東翠寶集團及下屬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虛構業績,2000年僅向翠寶集團的關聯銷售就佔到了當年銷售總額的42.4%。2001年,由於關聯交易受阻,公司開始向其他公司借用賬戶,通過自有資金的轉入轉出,假作租金或其他收入及相關費用,虛構經營業績。2002-2003年,公司開始利用自行設立的大批「殼公司「進行自我交易.達到虛增業績的目的。

年報顯示,這兩年公司前五名銷售商大多是來自深圳的新增交易客戶,而且基本都採用賒銷掛賬的方式,使得達爾曼的賒銷比例由2000年的24%上升到2003年的55%。經查明,這些公司均是許宗林設立的殼公司,通過這種手法兩年共虛構銷售收入4.06億元,占這兩年全部收入的70%以上,虛增利潤1.52億元。

c 財務警訊

虛構收入差不多是提前確認收入的加強版,所以其財務警訊往往提前確認收入有些相似,下面列出了關於虛構收入的一些常見財務警訊。

其中,經營現金流收入小於凈利潤、應收賬款增幅超過收入增幅,這兩個警訊和提交確認收入類似。關聯交易是虛構收入的多發區,為避免複雜的交易記錄留下痕迹,企業交易的對方多為自然人,或採用現金的方式進行交易。當虛構收入的程度比較嚴重時,有時會呈現出關聯交易在收入中佔比過大的情形。

3. 當期費用推至未來

費用對企業的利潤有著直接的影響,為了提高利潤,許多企業將當期費用推遲至未來,從而擴大當期的利潤。將當期費用推至未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費用資本化」,通過不當的手法將費用記錄入資產負債表中,通過增加未來的費用來避免當前利潤的減少。

a 主要情形

當期費用推至未來的主要情形見下圖。

將一般經營費用資本化,即將原來理應記為成本的費用,列為資產,從而減少當期費用,增加當期的利潤。

攤銷期限過長,也會使當期的費用成本減少。比如一個電腦,通過折舊期限為3年,如果通過 特定的會計政策,將折舊期限延長為會5年,則每年的折舊的費用顯然會減少。

對明顯跌價的資產不如實減計,而是等到將來再減計,也會增加當期的利潤。比如公司的存貨是MP3,顯然如果過了兩年後,這些存貨價值顯然要比以前要低許多,資產減計應能如實反應存貨價值的變化,防止未來一次性突然大的減y計,也稱為「洗大澡」,通過一年虧損,而使各年利潤看起來變得光鮮。

對應收賬款中的壞賬不減計,也會增加當期的利潤。當應收賬款不能收回,或者收回期限太長時,企業應遵循保守原則,對超過3年期的應收壞賬進行減計,,不然總有一天,壞賬的減計問題也會突然爆發,使利潤突然變壞,使投資者遭受「黑天鵝」之災。

b 案例還原

案例1:通過費用資本化將費用推至未來

20世紀90年代網路公司發展鼎盛時期,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簽訂了眾多長期的入網服務合同。為此,公司需要向其他電信運營商支付線路租賃成本。這些成本是世界通信公司為取得其他電信網路的使用權而支付的費用。公司也按正確方法將這些費用記為成本,列入了利潤表。

2000年網路技術危機爆發,世界通信公司的收入增長開始放慢,投資者開始關注公司的大額經營費用。其時,線路成本成為世界通信公司的最大經營費用,會顯著影響其利潤。為了不使投資者失望,世界通信公司決定藉助簡單手法來維持公司業績。自2000年年中起,公司通過大調調整公司會計政策的方法,開始隱瞞部分的線路成本,公司不再將所有線路成本列為費用,而是將大部分線路成本資本化,記為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

公司通過這種手段,調整了數十億金額,使得公司在2000年年中至2002年年初可以低報費用,從而虛增利潤。

當將一般經營費用資本化時,常常出現的信號是利潤會突然沒有緣由的放大,且資產負債表中的某些科目的資產,也會出現大幅增加。資本的增加,往往也意味著投資的增加,此時,往往會出現自由現金流的大幅下降(自由現金流=經營現金流-資本支出)。

c 財務警訊

4. 一次性收入掩飾真正利潤

有些經營舉步維艱的公司,很有可能會用一次性或不可持續的業務來誇大所得。

a 主要情形

通過一次性收入掩飾真正利潤的主要情形有:通過營業外收入顯示良好利潤、通過一次性業務誇大經營利潤、通過誤導性分類誇大經營利潤。

利用一次性收入掩飾真正利潤的最大壞處,是會讓不細心或辨別力弱的投資者被當前盛開的「利潤」花朵所迷惑,以為這朵花會永葆青春,持續美麗下去。實質上,那只是企業管理者營造的一種關於利潤的虛幻假象,那花朵會如曇花一現,等待投資者的會是枯枝敗葉。

在證券市場,經常會有一些企業通過「非經常性損益」來躲過連續虧損的局面。非經常性損益就是指企業非日常經營所得利潤,體現在利潤表中為「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等欄目中。非經常性損益即是不是企業常規業務經營所得,而是由於一些非經常性的收入所得,如ZF補助、變賣資產等。

更為隱蔽的情況,是將一次性業務收入納入企業經營利潤中,會使得投資者誤以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但一次性收入終究是不可持續,這種隱蔽而虛胖的利潤也終究萎縮。

還有更為惡劣的情形,一些企業將按會計準則,通過誤導性分類,將一般經營性支出轉移至非經營性支出,即使企業虧損,但企業經營利潤也非常好看,這也會誤導一些細心程度不夠的投資者。例如公司一次性註銷存貨或廠房設備成本,這就相當於將相關費用(本應算作折舊費用)從經營費用轉至非經營性支出部分,結果就是經營性收入增加。

尤其要關注總是記錄「重組費用」的公司。經營困難的公司常常會實施重組計劃,從而產生非經常性費用。如公司關閉某個部門,則需要向員工支付遣散費用或其他臨時費用,相應地,公司需以重組名義來記錄相關費用,並記為營業外支出。

這種做法本是好意,可以讓投資者看清公司經營的真實水平。但有些公司對此卻施以濫用,公司常常記錄「重組費用」,幾乎每期都要記錄,這就要引起投資者當心,因為公司很可能將一般經營費用計入其中,冒充一次性重組費用。

例如,電信網路設備供應商阿爾卡特,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幾乎每個季度都記錄非經營性重組費用。每年,這些費用有時為數千萬,或者高達十多億。對於這種情形,投資者可以採用一種保守的方法來處理,即從經營所得中直接減去這些重組費用,從而得到相對保守的經營性收入。

b 案例還原

案例1:非經常性損益挽救企業於退市

在證券券市場,由於企業退市和經營業績有關,連續虧損二年,企業要被監管者打上退市警示的標記「ST」。為了避免退市,證券市場中的「非經常性損益」則常常對一些經營不善的企業發揮「救命稻草」的作用。以2004年度為例,四成多上市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對上市公司年末每股收益的貢獻度超過了10%。其中有183家上市公司凈利潤的50%來源於非經常性損益,有29家公司在此方面的貢獻度過了500%。在這29家之中,ST星源當仁不讓的掛了「帥印」,貢獻度為3000.00%。

案例2:一次性資產出售收入與經常性營收結合

英特爾公司與晶元製造商邁威科技集團在2006年11月達成一樁交易,英特爾向邁特科技集團出售通信和應用業務部門的部分資產,同時,邁威科技集團同意在未來兩年內,從英特爾購買一定數量的半導體晶片。奇怪的是,邁科威科技集團公司對這項交易進行了公布,而英特爾公司對此則未做任何披露。從邁科威科技集團公司披露的信息上,不難發現,邁科威科技集團向英特爾公司高價採購了晶片。

邁威科技集團自然不會同意按高價從英特爾公司採購,除非邁威科技集團可獲得相對應的回報。細想一下可以發現,邁威科技集團與英特爾公司是同時商定資產購買和供貨協議的。為了弄清楚這些協議的經濟實質,有必要將這些交易放在一起思考。

當英特爾在出售業務資產時所獲得的收入較少,則相應地,邁威科技集團自然要高價購買英特爾的晶片。而這一安排對英特爾來說是非常滿意的,因為高價購買其晶片,意味著經營性收入的增加,而非業務資產原價出售時只獲得了一次營業外收入,這種安排會增加英特爾的經營利潤,自然會討得許多投資者的喜愛。

這種將一次性出售資產與產品銷售結合起來交易,雖然在會計準則範圍內仍合乎規定,但其實質上的財務數據表現,則未能反映交易的經濟實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