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場打破「階級固化」的實驗:讓窮孩子和富孩子互換學校

說到學校教育,最近有兩個事情讓人百爪撓心。

第一個自然就是「學區房」了。中產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賣掉市郊的房子,再背上房貸,擠進破爛小平房,就只為了小孩能夠上所謂的「精英國小」;連上個幼稚園都要斤斤計較的家長們心中,是對這個社會「階層固化」的不安和焦慮。

還有一個事兒,似乎印證了「學區房」如此緊俏的原因:一條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在知乎上發的感慨,亦在微博上掀起了波瀾:從國小就凸顯的階層差異,難道真的存在?

「東郊一個中學為了回校吃營養餐,把參觀時間壓縮到只有 20 分鐘;而對比之下,某名校國小的孩子,居然連北宋末期短暫的『偽楚』政權都知道,為了上課寧願不吃午飯。」

▲ 知乎網友關於不同學校不同階層的長文,截取了一段結論。

名校和一般學校的不同,真的是階層固化嗎?面對可能帶來的差距,一個正常的社會該如何反應?教育公平,無疑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措施。

還有,或許對於每一個普通人來說最緊要的問題是——自己的小孩去了糟糕的學校,人生真的就毀了嗎?教育公平對自己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

◆ ◆ ◆

他們決定,把白人小孩送到黑人學校去

我們要講的故事,是來自一個以大學聞名的城市——波士頓。在這個有哈佛、MIT 的地方,人們是否也有北京那樣「從史家衚衕國小一路上到北大清華」的感覺呢?

在上世紀 60 年代,也是民權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波士頓的各個族群的社區分化十分嚴重。和南方用各種法律來隔離有色人種不同,波士頓的隔離是「de facto」的——也就是事實存在的。當時「種族不平等法案(Racial Imbalance Act)」規定,如果一個學校 50% 以上的學生是少數族裔,那麼這個學校就是「種族不平等」的。根據當時的一份調查來看(Because it is right - Educationally),馬薩諸塞州有 55 所學校是種族不平等的,而其中 44 所位於波士頓。

很明顯的是,種族和社會階層是掛鉤的。愛爾蘭裔美國人、義大利裔美國人、黑人社區和混合族裔社區分散在城市的不同區域內。所謂「白人學校」,教學資源、設施、學生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都比其它族裔要高;而在整個 50 年代,波士頓 80% 的黑人國小生去了黑人較多的學校,這些學校也幾乎人滿為患。這種事實上存在的種族不平等,波士頓曾經用了一種非常激進的方式來打破。

那就是,用校車,直接把學生往其它學校送。這個運動被稱為「busing」。

「黑人家長想要的,不過是他們的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每個班的人數少一點,還有一些新版的書,學校分配到更多的資金來買書和器材。」當時的親歷者回憶道,「整合學校,不只是讓黑人學生上課坐在白人學生的旁邊。」

這個計劃把一部分白人學生分到黑人學生聚集的學校去,而一些黑人學生被校車接到了更好的學校。這樣一來,家長自然是被激怒了,他們每天抗議,向從學校里走出來的黑人學生和校車扔石頭,阻止校車開走;在原來的黑人學校,也有學生抵制學校的做法,發生暴亂,形成了大規模的群眾運動。甚至有不少學生反映「我討厭 busing,希望這種事再也不要發生了」。

曾經一度,波士頓在少數族裔為主的學校的學生百分比只佔個位數,被族裔所分隔的「學區」,事實上已經被打破了。但過於激進的「busing」最終的結果還是失敗了。從 80 年代起,平衡學校種族比例的舉措越來越少,而使用校車移動學生的計劃,在 2013 年全面終止。近幾年種族隔離又有抬頭的趨勢,特別是當中產階級紛紛往郊外遷居之後,內城的「黑人學校」又開始出現大面積的種族不平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民權項目調查顯示,美國的高中在 1990 年之後變得更加分裂,而且在都市裡的學生更容易被種族和家庭收入所隔離開來。

但並不能說「busing」毫無影響。但這個城市與階層、族群固化的鬥爭,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因為一切的數據都顯示,把孩子們送入種族混合的學校,並沒有一些人想得那麼糟糕——甚至還是好事。

教育能夠帶給孩子的是什麼?

這次大規模把「學區」打破、把不同種族、階層的學生混在一起的措施,給社會研究者們提供了極好的樣本。有不止一個研究指出,不同種族和階層學生的整合,是提高學生平均成績最有效的方式。2010 年的一項來自北卡羅萊納大學的、集合了 59 個研究的統合分析表明,在種族和階層混合的學校中上學的小孩,無論是哪個族裔、哪個出身,成績都要高於單一種族學校的學生。多元化學校的學生,在進入大學、工作之後提高收入方面,也會獲益。

你可能會覺得,那些在全是白人或者富人的精英學校上學的孩子,成績怎麼可能不好?但研究的事實擺在這裡——即使對於中上階級「好出身」的孩子而言,上多種族的混合學校,也比呆在自己的「學區」裡面要好。不僅僅是國小和中學,在多元化的幼稚園裡面,小孩子在語言能力和數學能力上的學習能力也會提高。

這些研究都有大量的數據,證據確鑿,結論是清楚而具有一貫性的。這可能比「覺得就該上精英學校」的印象流要強上許多。一方面在美國,多元化的學校會得到政府更多的經費支持;而整個學校的氣氛,也更加支持學生們在良性競爭的氛圍里學習。

可能對於家境良好的學生來說,選一個離家近、設施好的學校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對於中下層、少數族裔的學生來說,進入多元化的學校,不僅能夠阻止他們過早墮落、降低未成年犯罪率,還能夠大大提升他們階層躍升的可能性。對於國小里的學生來說,階層和貧富在他們身上留下的印記,遠遠不及我們想象的大——世紀基金在馬里蘭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公租房裡居住的低收入家庭小孩,如果被分配到一個稍好的學校,有一半的學生都能在國小畢業時,追上他們中產出身的同齡人。

一個讓人不得不接受的事情是,教育資源、師資和設施,往往都「跟著白人學生走」。這與白人中產階級的社會影響力分不開。少數族裔的家長的請求,卻往往被學校領導無視——不要說他們不努力,而是這個社會根深蒂固的偏見。但更加註重自己孩子教育問題的中產家長,會「直接去找市長說情」,組織家長們一起出謀劃策,為自己的孩子爭取更好的條件。只有通過這樣,學校里經濟社會條件不好的學生才會受益,而不是困在爛學校里看不到希望。

教育公平不會自動到來

上面也提到了,近 10 年來,學校里的種族隔離有加深的趨勢。這完全可以理解——並不是每個人都理解多元化能夠給孩子們帶來的益處。人們天然對「窮」、或者「其他種族」的人抱有疑慮。白人家長會把孩子送去全白人的學校、或者私立國小,而北京某些買「學區房」的家長,則生怕「耽誤了孩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非要送入西城區的精英學校才罷休。

作為市場下的個人選擇,這無可厚非。可怕的事實是,這意味著投資「學區房」的人,認同教育分化的趨勢,而這種認知能像滾雪球一般不斷形成自身的驗證——更多富人、新貴湧入,「學區」形成事實上的特權區,等回過神來的時候,一切都太晚了。

如果沒有規劃和調整,所謂「階層固化」確實有可能從小孩子進哪個學校開始形成。但是,小孩子的學習能力是令人驚異的,所謂階層的「烙印」,在這一步是最容易抹除的。誠然,教育需要家長、學校、社會乃至個人的多種投入,但是在學校這一層,實現多元混合、教育資源均衡分配,比改變底層群體命運容易多了。至少不應該如此輕易地認輸吧?

在美國,人們也開始想辦法扭轉這一趨勢。其中之一,就是為少數族裔占多數的學校注入更多的資源,把學校轉化為自由註冊的學校(magnet school),吸引中產、白人的小孩前來上學。還有一個辦法就是通過重新劃分學區、甚至打破學區設計本身(考慮到美國法律,主要的參考因素是社會經濟狀況而非種族),來保證公平的上學機會。2016 年發布的一項研究,美國已有 91 個城市學區開始積極採取各種措施,推動公立學校整合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學生。有大約 400 萬學生會受到影響。

這些都不是自願發生的,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政府解決此事的意願。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我們眼中的「階層固化」的可怕黑影,說不定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說迴文章一開始那條微博吧。博主@豆瓣冷血才女 的回應,我非常贊同:

「我更希望看到作者和讀者一起思考,『如何為那些會為一頓營養餐而放棄參觀國博的學校和孩子多提供一點參觀機會和方便』,而不是『知道偽楚的小孩和家庭真牛 X,為營養餐放棄參觀的孩子和家庭真傻 X』。」

把眼光從高攀不起的學區房本身移開,從重重的階層固化焦慮中抽身,還有許多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1. https://www.theatlantic.com/politics/archive/2016/03/the-boston-busing-crisis-was-never-intended-to-work/474264/

2. http://www.npr.org/sections/ed/2016/10/06/496411024/why-busing-didnt-end-school-segregation

3. https://psmag.com/is-school-integration-finally-making-the-grade-c9ae4ca53465

我記得在我讀高中的時候(重慶市某權貴子弟聚集的名校),成績最好的班,反而是背景最多元的班。不僅有從小教養良好的高富帥白富美,也有像我一樣普通工薪家庭的孩子,更有來自偏遠縣市的尖子。在努力學習方為美德的時代,階層什麼時候重要過?

來自底層的「屌絲逆襲」,或者權貴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都只是故事的兩面或者倖存者偏見。也分享一下你們的經歷或者觀察吧——你上學的時候,周圍都是什麼人,他們的命運如何?

◆ ◆ ◆

請別處的浪遊者們喝杯咖啡吧

一群浪遊在「 別處 」的人

行走列國

洗滌三觀

捍衛開放社會

熱愛並嘲諷人類

可關注我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