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理想與現實:解讀列寧的社會主義觀

作者簡介:苑秀麗,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內容提要: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思想表明列寧改變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方式和途徑,並非表明列寧改變了社會主義觀。列寧的社會主義觀中存在理想與現實的交織。在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如果不能科學地把握傳統的社會主義觀與新社會主義觀,就會導致在發展的旗幟下犧牲社會主義的價值理想的危險。

關 鍵 詞:列寧/社會主義觀/新經濟政策

原文出處:《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京)2006年第1期

當前學術界存在這樣一種認識,即認為列寧的社會主義觀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一是在「戰時共產主義」時期,列寧的社會主義觀基本上沿襲馬克思的社會主義觀,把馬克思關於未來社會的設想應用於俄國;二是新經濟政策的實行標誌著列寧對社會主義的看法發生了根本改變,列寧突破了把公有制、計劃經濟、按勞分配看作是傳統的社會主義觀,形成了利用商品貨幣關係、利用資本主義的新社會主義觀。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思想是對傳統社會主義觀念的重大突破這一看法,由於新經濟政策思想在現今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中具有現實意義而得到普遍認同。

我以為,認為新經濟政策思想表明列寧對社會主義的看法根本改變了,這不符合列寧思想的原意。新經濟政策改變的只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方式和途徑,並非表明列寧改變了社會主義觀。回顧列寧的社會主義建設思想與實踐,可以看到,在列寧的頭腦里存在著兩條思路的交織和矛盾:一方面,尊重現實,努力探索一條適合俄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以架起理想社會主義與現實社會主義之間的橋樑;另一方面,作為一名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的科學預測是列寧努力實現的理想。列寧的社會主義思想中包含著理想社會主義與現實社會主義的纏繞交織。

一、列寧的理想社會主義與現實社會主義之間的落差

歷史的發展充滿了辯證法,理論的邏輯不能限制現實的社會發展。馬克思預想的沒有階級、沒有國家、沒有商品的社會主義並未出現。社會主義革命不是在西方發達國家而是在東方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首先取得了勝利。因此,如何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理想與社會主義現實的關係問題就擺在列寧面前。

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面臨的局勢極其嚴峻。國內戰爭時期,為了捍衛新生的紅色政權,蘇俄不得不實行一系列戰時共產主義性質的政策和措施:實行餘糧收集制,全面消滅私有制,實行國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取消商品貨幣關係,取消城鄉市場貿易,由國家來組織生產和分配,實行計劃配給等。對於當時的情況,有人甚至樂觀地認為,蘇維埃俄國正在按照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提出的設想,實行「無貨幣的過渡」。戰時共產主義保證了蘇維埃政權的勝利,列寧充分肯定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歷史功勞:「我們當時不這樣做就不能在一個經濟遭到破壞的小農國家裡戰勝地主和資本家。……應當說我們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是一種功勞。」①

列寧也承認,採取戰時共產主義的主觀因素是企圖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的生產和分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既是適應嚴峻的戰爭形勢的需要而實行的,同時也有社會主義觀念的影響,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與列寧及俄共(布)黨的領導人的社會主義觀念相吻合。馬克思關於未來社會的構想對於革命勝利后熱情高漲、憧憬未來的列寧具有強大吸引力。列寧深受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計劃經濟、按勞分配思想的影響。在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列寧滿懷憧憬,試圖在蘇俄實現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想。戰時共產主義顯然包含著這種理想的嘗試,戰時共產主義的實質是否定商品貨幣關係的作用,在一個落後的小農佔優勢的國家裡,企圖以建立高度集中的生產、分配和管理體制,來實現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的直接過渡。「當時我們認定,農民將遵照餘糧收集制交出我們所需的糧食,我們則把這些糧食分配給各個工廠,這樣,我們就是實行共產主義的生產和分配了。」② 列寧非常樂觀地認為,隨著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確立,整個國家就是一個大工廠,整個社會的生產和消費按國家法令調節,國家的管理將變得十分簡單,只留下一個社會簿記的功能。列寧還把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的三個基本經濟特點寫進了布爾什維克黨的施政綱領中。總之,在列寧和俄共(布)領導人看來,戰時共產主義既是保證戰爭勝利的需要,又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捷徑。

雖然列寧期望立即建設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但是,在俄國這樣一個生產力落後、社會經濟成分複雜的國度里,列寧的理想面臨著現實的挑戰。蘇維埃俄國的現實向蘇維埃政權提出了尖銳的挑戰。經過三年浴血奮戰、擊退外國武裝干涉者和取得國內戰爭的勝利以後,俄國國內情況異常困難,國民經濟徹底遭到破壞,燃料和原料極端缺乏,大部分企業無法開工。由於農業歉收,糧食和食品也嚴重不足,人民群眾的生活十分困難。農民對餘糧收集制愈益不滿。到1921年春,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全國各地爆發了嚴重的農民騷亂,城市也出現了工人怠工、曠工和罷工等抗議形式。在反革命分子的煽動下,3月初爆發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亂,叛亂分子提出了「沒有布爾什維克黨參加的蘇維埃」、「保衛農民」等旗號,年輕的蘇維埃共和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面對國內陸續爆發的騷亂,列寧不得不承認:戰時共產主義是戰爭和經濟破壞迫使我們實行的。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項適應無產階級經濟任務的政策。它是一種臨時的辦法。

列寧意識到在新的條件下繼續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來說就是愚蠢和自殺。現實證明,直接過渡到純社會主義的經濟形式和純社會主義的分配,不是蘇俄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社會生產力沒有高度發展,多種經濟結構存在的條件下,勉強追求理想社會主義是危險的。「在國內戰爭的環境里,我們不得不採用戰時的方法。但是,如果我們由此得出結論,認為只能採用這種辦法和態度,那就大錯特錯了。這必將意味著蘇維埃政權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垮台。」③ 那麼,怎樣才能振興備受戰爭摧殘的國家?如何實現社會主義的目標?列寧開始了新的思考。列寧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不能依靠理想,必須從現實的國情出發。俄國走向社會主義的起點不是發達形式的資本主義而是小農戶的汪洋大海,如果片面追求某些純粹的社會主義形式,不考慮實際的生產力水平,只會嚴重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只會導致經濟停滯、社會動蕩,從根本上動搖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的經濟和社會基礎。必須根據變化了的新情況矯正不合時宜的理論和政策。

列寧體現出現實主義的立場,他力排眾議,從1921年春天起,果斷地實行以實物稅代替餘糧收集制等一系列政策,稱為「新經濟政策」。列寧認為,在一個小農生產者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家裡,建設社會主義必須通過一系列特殊的過渡辦法,用「新的迂迴辦法」。在其他國家的革命還沒有到來之前,只有同農民妥協,才能拯救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新經濟政策看起來是列寧為應付危機而不得已實行的,但實質上這是符合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一次重大轉折。列寧說:「我們現在正用『新經濟政策』來糾正我們的許多錯誤,我們正在學習怎樣在一個小農國家裡進一步建設社會主義大廈而不犯這些錯誤。」④ 新經濟政策的偉大意義在於找到了一條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列寧認識到,在和平時期,必須採取與戰時不同的政策,「為了作好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準備(通過多年的工作來準備),需要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這些過渡階段。不能直接憑熱情,而要藉助於偉大革命所產生的熱情,靠個人利益,靠同個人利益的結合,靠經濟核算,在這個小農國家裡先建立起牢固的橋樑,通過國家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否則你們就不能到達共產主義,否則你們就不能把千百萬人引導到共產主義。」⑤ 新經濟政策的實行體現出列寧對小農國家社會主義的建設方式、發展道路、商品貨幣關係、國家資本主義等的認識發生了變化,是結合俄國現實而對社會主義建設途徑的大膽創新。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蘇維埃共和國的政治形勢很快穩定下來,經濟得到恢復並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工農聯盟在新的基礎上得到鞏固。

二、列寧的社會主義觀是否發生了改變?

在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列寧曾一度期望立即實現馬克思關於未來社會的理想,但是,社會主義理想與現實存在巨大差距。列寧認識到俄國不具備立即實現馬克思關於未來社會的原則的現實條件。面對現實,列寧提出停止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新經濟政策,通過迂迴曲折的方式實現社會主義。列寧的一系列努力鞏固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也引出這樣一個問題:新經濟政策是否標誌著列寧的社會主義觀的改變?

如果孤立地看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就會認為列寧的社會主義觀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可以認為,列寧提出在一定時期內允許其他經濟成分的存在和發展,改變了原來認為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公有制的觀點;列寧強調不能憑熱情,要靠同個人利益結合,反對直接實行共產主義分配,改變了原來堅持的按勞分配思想;列寧提出利用商品經濟關係,改變了認為未來社會實行計劃經濟的觀點。事實上,這樣的認識沒有真正把握列寧對新經濟政策的理解,忽視了列寧思想中所蘊含的政治和理論的原則性一面。探究列寧的思想,可以看到改變的只是建設社會主義的策略和方式,列寧的社會主義觀並未發生根本改變。列寧對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是堅定的,同時對新經濟政策的性質、目的及影響的認識是清醒的、全面的。

第一,新經濟政策是理想與現實的橋樑。列寧一再指出,實行新經濟政策的基本的和最主要的原因,是農民經濟空前加劇的危機。採取糧食稅這種措施並不是由於蘇維埃政權對於某種政策的偏愛,而是由於俄國的極端貧困,沒有別的出路。1920年的嚴重歉收,飼料缺乏和牲畜死亡,使農民更加困苦不堪。蘇維埃政權必須盡一切力量設法改善小農經濟,才能在此基礎上恢復大工業。新經濟政策就是根據當時俄國的實際條件實行的有利於社會主義事業的必要舉措,這是想保證經濟轉到社會主義基礎之上而必須要做的。

為了消除黨內外一些人對新經濟政策的一些原則問題的誤解或不理解,使新經濟政策能夠正確地迅速地貫徹執行,列寧做了大量的說服、解釋工作。列寧回答了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新經濟政策從共產主義的觀點看來是可以容許的,為什麼共產主義的蘇維埃政權會促進自由貿易的發展,這種做法從共產主義的觀點看來好不好呢?列寧指出,由於俄國現實的經濟關係,由於蘇維埃所面臨的國際形勢,而不得不進行這樣的政策調整,「我們不顧一切舊事物,完全按照新的方式開始建設新經濟。如果我們不開始建設新經濟,那我們在頭幾個月或頭幾年就被打垮了」。⑥ 新經濟政策是作為一種過渡辦法而實施的,是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爭取喘息時機而必須作出的犧牲,是利用資本家對利潤的貪婪為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生存創造條件,否則,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就不能達到在資本主義包圍中生存的目的。新經濟政策的實行,表明列寧已經將社會主義理想與蘇維埃共和國的現實結合起來,「目前我們踏上了實幹的道路,我們必須走向社會主義,但不是把它當作用莊嚴的色彩畫成的聖像」。⑦ 社會主義現在已經不是一個遙遠的將來,「我們把社會主義拖進了日常生活」⑧。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實現社會主義理想的中介。

第二,列寧明確地把新經濟政策定性為「退卻」。由於新經濟政策包含著與列寧的社會主義觀所不相容的東西,列寧強調這種政策轉變是適應國際國內形勢而迫不得已實行的。在政策轉變之初,列寧反覆強調實行新經濟政策是為了進攻的退卻。按列寧的意思,布爾什維克帶領人民在一個遭到了難以置信的破壞和缺乏物質前提的國家裡,勝利地實行了進攻,獲得了這麼多不平常的勝利,為了鞏固這種進攻,我們在取得這麼多的戰果之後完全有必要實行退卻。退卻是為了更好地前進,直接過渡到純社會主義的經濟成分,俄國力不能及,既然實力顯然不足以用革命手段來實行某種過渡,為了保證社會主義在蘇維埃俄國的勝利,必須實行退卻。列寧解釋道:「這個政策之所以叫新經濟政策,是因為它在向後轉。我們現在退卻,好像是在向後退,但是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先後退幾步,然後再起跑,更有力地向前跳。」⑨

列寧不但把新經濟政策視為退卻,而且認識到「退卻」蘊藏著巨大的風險。「這個新經濟政策所採取的每一個步驟都包含著許許多多的危險。」⑩「資本主義的恢復、資產階級的發展和資產階級關係在商業領域的發展等等,這些就是我們目前的經濟建設所遇到的危險,就是我們目前逐步解決遠比過去困難的任務時所遇到的危險。在這一點上切不可有絲毫的糊塗。」(11) 但是,當時找不到沒有危險的革命道路、沒有危險的革命階段和革命方法,只能如此。共產黨人在俄國必須屏棄脫離本國實際的理想,清醒地、有意識地以「退卻」、「讓步」、「妥協」等方式謀求發展。

對新經濟政策退卻性質的清醒認識使列寧一再提醒全黨,資本主義的發展威脅著蘇維埃政權,必須清楚地意識到這種政治上的危險性。雖然在飢荒嚴重、工業破壞的情況下,已經保持不住從1917年到1921年所獲得的全部陣地,已經放棄了許多陣地。但是,無論如何,經濟政策方面的退卻決不允許牽帶政治原則的退卻。新經濟政策體現了列寧策略的靈活性,將新經濟政策看作不得已而實行的退卻體現了列寧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的原則性。列寧指出,新的政策儘管是必要的、積極的,但畢竟是向著自己的最終發展方向的後退運動,而不是向著最終方向的前進運動。發展得好,才能促進蘇維埃政權的鞏固。如果把新經濟政策的這種退卻當成前進,當成是社會主義,那就只能喪失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導致向資本主義的狂奔。

第三,新經濟政策與資本主義。列寧從現實出發,認識到俄國的小農業在嚴酷的戰爭和經濟破壞的重壓之下無法發展,已經陷於凋敝的現實中,只能通過恢復經濟,國家政權才能夠仍舊保持在無產階級手中並且得到鞏固。如果取消貿易自由,就不能滿足中農的要求,那麼要在俄國保住無產階級政權在經濟上就是不可能的。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流轉自由就是貿易自由,而貿易自由就是倒退到資本主義。那麼,共產黨可以承認貿易自由,可以實行這種自由嗎?這是不是向資本主義過渡呢?當時黨內外一些人認為,新經濟政策的實行使小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必然會得到加強。列寧對此坦率承認:在這種自由貿易的土壤上不可能不滋長資本主義。貿易自由意味著資本主義的增長;要避開這個事實是絕對不可能的,誰想避開和抹殺這個事實,誰就是用空話安慰自己。既然存在著小農經濟,既然存在著交換自由,也就會產生資本主義。

列寧承認新經濟政策所造成的資本主義關係加強的現實,但是,他堅信新經濟政策是利用資本主義來發展社會主義的政策,不是利用資本主義來搞垮社會主義的政策。經濟的發展將改善無產階級的生活狀況,改善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生活狀況。而由於生產狀況的改善,大工廠的開工,都會大大鞏固無產階級的地位,以致小資產階級的自發勢力的滋長沒有什麼可怕的,反而是經濟狀況的惡化會動搖蘇維埃政權。這樣列寧將無產階級政權的鞏固建立在堅實的經濟基礎之上。同時,列寧也指出,雖然資本主義關係的加強就是危險性的增強。但是這是當時俄國現實的選擇,沒有別的辦法。此時此刻,期望不利用資本主義而直接建設社會主義只能是「夢想」。「你們能給我指出什麼沒有危險的革命道路、沒有危險的革命階段和革命方法嗎?」(12) 那麼,面對資本主義增強的危險,這種資本主義對於我們可怕不可怕呢?針對廣大黨員和群眾的疑慮,列寧給予堅定的回答:因為政權在我們手裡,這種資本主義對於我們是沒有什麼可怕的。而且,這種資本主義是處在國家的監督和控制之下的。無產階級牢牢掌握著政權,牢牢掌握著運輸業和大工業。新經濟政策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蘇維埃俄國社會制度方面的任何東西,只要政權還掌握在工人手裡,就不可能有任何改變。

面對新經濟政策必然帶來的資本主義力量的發展,列寧還要求無產階級學好本領管理國家。工人作為負責管理國家的無產階級的覺悟分子,必須善於使自己掌握的國家按照自己的意志來行動。因為新經濟政策之後,提到日程上來的競賽和比賽,是一場嚴重的競賽,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這兩個不共戴天的敵對階級的又一鬥爭形式。這是資產階級同無產階級鬥爭的又一形式。「我不是從同情共產主義的角度,而是從經濟形式和社會結構形式發展的角度來談共產主義競賽的。這不是競賽,這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間拚命的激烈的鬥爭,即使不是最後一次也是接近最後一次的殊死鬥爭。」(13) 無產階級必須學好管理本領以贏得鬥爭的勝利。但是,在新經濟政策實行一年後,列寧對現實的發展很不滿意,他表現出深深的擔憂:工人階級還沒有足夠的本領去直接進行管理。我們有足夠的綽綽有餘的政治權力,國家掌握在我們手中,但是,新經濟政策的實行並沒有按照我們的意志行動。「它是怎樣行動的呢?就像一輛不聽使喚的汽車,似乎有人坐在裡面駕駛,可是汽車不是開往要它去的地方,而是開往別人要它去的地方。」(14) 列寧指出這是新經濟政策實行一年後的政治教訓。而蘇維埃共和國的現實決定了新經濟政策將是一個長期的、持續多年的政策,無產階級必須總結經驗,重新上路。列寧的這些認識體現出一個現實主義者的清醒。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列寧看來,新經濟政策並不是社會主義,而是國家的集中管理與小農經濟的自發性之間的妥協,是社會利益與私人利益之間的妥協,是最先進的政治制度與俄國落後的現實之間的妥協,是正在成長中的弱小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妥協。新經濟政策並非表明列寧改變了社會主義觀,列寧滿懷期望,期望改變俄國的落後面貌,鞏固社會主義政權,使新經濟政策的俄國變成社會主義的俄國。

三、完整準確地理解列寧的社會主義觀

新經濟政策不僅僅是一項經濟政策,其實質是在一個落後而又受到戰爭破壞的國家如何鞏固新生的無產階級政權和社會主義前途的政治問題。列寧對新經濟政策的退卻性質,對新經濟政策所帶來的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勢力的增強一直有清醒的認識。新經濟政策是列寧為實現社會主義理想而作出的適應現實的重大政策調整,要完整準確地把握列寧的社會主義觀。

首先,要看到社會主義觀與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措施和方式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社會主義觀是指對社會主義的總的認識和看法,強調思想的系統性、理論性、整體性。而戰時共產主義、新經濟政策都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政策和方式,都是列寧為實現社會主義的目標而在不同時期實行的不同政策、採取的不同途徑。不能將這兩個不同層次的內容混為一談,混淆社會主義不同層次的內容,這對於人們把握社會主義本質,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是不利的。社會主義的本質統一性和發展模式的多樣性是辯證的統一,社會主義建設的模式由於各國國情的不同而具有多樣性,但是,如果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目標改變了,那樣的社會就不能稱其為社會主義了。

要完整準確地把握列寧的社會主義觀,不能對列寧的社會主義思想斷章取義,必須深入探究列寧實施新經濟政策期望達到的目的。在將列寧實施新經濟政策說成列寧改變了「傳統的社會主義觀」,形成了新的社會主義觀的看法中,「傳統的社會主義觀」這個提法帶有貶義,甚至包含否定的意思,傳達出濃厚的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味道。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規律,闡明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他們在制定革命理論和策略時,科學預測了未來社會,為無產階級指出了奮鬥目標。馬克思恩格斯科學地斷言,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將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消滅剝削,消滅階級,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實行計劃經濟,按需分配。列寧繼承了馬克思關於未來社會的認識並試圖付諸於俄國,列寧的社會主義觀反映了社會主義的一般規律和基本原則,只要是搞社會主義,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必須堅持這些根本原則,沒有也不能有什麼「傳統的」和「新的」區分。

要完整準確地把握列寧的社會主義觀,要看到社會主義理想的實現需要一個長期過程,期間必然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現實社會主義正是在這樣的發展過程中邁向理想社會主義的。不同的階段必然有不同的特徵和表現,不能從社會主義發展過程的角度,用對現實社會主義的認識,混淆、取代甚至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觀。我認為,一些論者將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說成列寧的社會主義觀發生根本改變與他們用對現實社會主義的理解來剪裁列寧的社會主義觀有很大關係。比如,由於現實社會主義需要商品經濟,有人就把列寧在新經濟政策時發展商品貨幣關係的思想說成是改變了馬克思的計劃經濟思想,從而認為列寧的社會主義觀發生了改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拔高了現實社會主義,混淆了社會主義現實與社會主義理想。這妨礙了對馬克思和列寧的社會主義觀的準確理解,導致人們越來越搞不清什麼是社會主義了。

要完整準確地把握列寧的社會主義觀,應當看到列寧果斷地實行新經濟政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者正視現實的勇氣。列寧立足於現實進行政策調整,不迴避退卻,不粉飾現狀。列寧說,在破壞了的封建基地和半破壞的資本主義基地上為新的社會主義大廈奠定經濟基礎,困難是巨大的。但是,在同困難作鬥爭時,我們也「學會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種藝術:靈活機動,善於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迅速急劇地改變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當前這個時期證明不合適,走不通,就選擇另一條道路來達到我們的目的」。(15) 列寧在短暫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立足於現實,展望於理想,面對困難重重的現實調整政策,推進了社會主義進程。

新經濟政策是建設社會主義大廈的現實道路。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為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理想與社會主義現實的關係提供了有益的指導。相對落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是漫長的征途,在這一征途中,必須以科學的社會主義觀為指導,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理想和價值目標不致淡化、丟棄。當前,在的改革開放進程不斷推進之時,不同形式的「趨同論」思想頗有市場。一些人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方面存在著把社會主義和經濟發展等同起來的苗頭,有在發展的旗幟下犧牲社會主義的價值理想的危險。面對國內外各種挑戰和各路思潮的湧起,列寧對現實社會主義與理想社會主義關係的認識和處理對的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應當在完整準確地理解列寧的社會主義觀的基礎上開拓創新。

註釋:

①③《列寧全集》第2版第41卷第208頁,第24頁。

②④⑤⑩(11)(12)(15)《列寧全集》第2版第42卷第182頁,第175頁,第176頁,第231頁,第232頁,第231頁,第175—176頁。

⑥⑦⑧⑨(13)(14)《列寧全集》第2版第43卷第75頁,第301頁,第302頁,第296頁,第93頁,第85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