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五年砥礪奮進 現代新城崛起

2012年8月20日,蘭州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成為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重慶兩江、浙江舟山群島新區之後的全國第五個、西北第一個國家級新區。自此,這片希望的熱土拉開了大開放、大建設、大發展的序幕。

五年來,蘭州新區從一張白紙上起步,描繪藍圖、砥礪奮進,譜寫了一段不辱使命、艱苦創業,開拓創新、鑄就輝煌的奮鬥篇章。

五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蘭州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帶領廣大幹部群眾,緊緊圍繞國家賦予的「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台和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戰略定位,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著力夯基礎、強產業、促創新、擴開放、優環境,開發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一個農業村鎮快速崛起為產城融合的現代新城。

據統計,2012年至2017年,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6.57%,是期初的3.2倍;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6.61%,是期初的29.4倍;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82%,是期初的2.1倍;大口徑財政收入年均增長62.78%,是期初的11.4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62.18%,是期初的11.2倍。

城市規劃體系確立實施

堅持以規劃為先導,圍繞建設「特色鮮明、產業集聚、服務配套、環境優良的現代化新區」的總體要求,創新理念、瞄準標杆,以高水平規劃設計引領新區發展方向,著力打造產城融合的新典範。一是規劃體系基本完備。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編製完成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等70多項,實現全域城鄉統籌和控規全覆蓋。加快推進「多規合一」,根據新區發展實際,及時對城總規、土總規進行優化完善,新區與蘭州主城區相向錯位互補發展規劃更加系統,建立了統一銜接、功能互補、相互協調的大蘭州規劃體系。二是城市風貌初步形成。編製完成新區城市建築風貌導則、區域中心CBD城市設計方案及導則,探索建立新區三維規劃設計輔助決策系統,從建設規模、體量、色彩、形式、風格等多方面進行控制和引導,打造了主次分明、錯落有致、特色鮮明的城市風貌,城市發展品質全面提升。三是規劃執行嚴格落地。嚴格規劃管控,嚴把規劃設計審核審批關,保持城市規劃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加快「一張圖」數據平台建設,全面推進規劃管理信息化,確保了規劃設計一張藍圖繪到底。

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新區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率先將國家、省市各類改革創新試點在新區先行先試,為新區發展注入新動力。一是創新行政審批制度。完成「三張清單一張網」建設工作,所有政務服務中心業務歸口行政審批局,將11個部門121項審批權集中到行政審批局;在全省率先開展「承諾制」「零收費」試點,將環評(重特大項目除外)、能評、施工圖審查等8項技術審查類審批事項改為企業自主實施的承諾事項,將審批時限由原來的137個工作日縮減至45個工作日內,行政審批效率大幅提升。二是創新行政管理體制。立足新區遠離主城區且沒有行政區劃的實際,學習借鑒深圳等地在行政管理體制方面的經驗做法,打破原有行政管理體制,按照小政府、大部制、大社區、大服務原則,調整優化管理機構,構建了新區管委會—園區管委會—社區管理服務架構。三是創新幹部人事分配製度。積極推進全員聘用、全員績效考核、全員績效工資改革試點工作,從制度上打破人員身份限制,進一步發揮薪酬分配的激勵導向作用,營造了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四是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在全省率先開展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將各部門28個領域378項行政處罰權集中到綜合執法局,建立健全執法聯動、信息共享、行政執法與司法有效銜接機制,構建了管執分工協作、協調有序、無縫銜接的「大城管」格局,打造了綜合行政執法「樣板區」。五是創新國資國企管理體制。根據新區發展需要相繼設立市政管理、城市發展、金融投資、石化產業、新興產業、現代農業、商貿物流、科文旅等集團公司,做優城市基礎實施,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圍繞新區主導產業發展發揮引導補缺、招商扶商、推動產業集聚的支柱作用,承擔經營性事業單位職責,引進培養高素質人才,為新區的健康高效發展發揮支柱作用。

城市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日趨完善

按照產城融合發展的思路,著力完善城市功能體系,實現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均衡發展,形成了功能完備、職住平衡、配套齊全的城市發展新格局。一是基礎設施基本完備。累計投資860億元,全面完成核心區12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道路、供排水、燃氣、電力、通訊等基礎配套工程,建設城市道路142條619公里,現代化基礎設施網路基本形成。加快推進同城化發展,開通運營了蘭秦快速通道、蘭州至中川城際鐵路,中衛至蘭州客運專線開工建設,新老城區之間及外圍城市初步形成了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快速路緊密銜接的立體交通網路。區內開通公交線路13條,形成計程車、共享腳踏車、新能源租賃等多種交通於一體。二是公共服務配套完善。按照「名校辦分校、名院辦分院」的模式,吸引全國、省市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向新區聚集,著力建設省內一流的品牌學校和醫院集群。建成投用標準化幼稚園16所、中國小校12所,在建醫院6所,現代教育體系、醫療體系正在逐步完善。規劃建設了全國超大職業教育基地——新區職教園區,其中由原來24所中專及職業院校合併組建的4所職業院校集團全面建成即將投用,第一批入住師生近4萬人。三是商貿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建成綜合市場、國際商貿城、瑞玲國際等商業綜合體30個,總建築面積1384.8萬平方米,西部恐龍園、長城影視、藍天城兒童體驗中心等一大批文旅項目建成投運,彩虹城、蘭石等5大商圈初步形成,餐飲、住宿、商貿、娛樂等生活性服務設施日趨完善。四是城市經營管理不斷創新。按照經營、管理、服務城市理念,不斷創新建設運營模式,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建成投運智慧交通、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中心,智慧城管、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政務、智慧社區等應用模塊加快建設,城市現代化、智能化、精準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圍繞「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的戰略定位,堅持把產業作為推動發展的生命線,加強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優化政策環境,推動產業發展邁向高端化、集群化。一是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大力培育和扶持壯大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精細化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現代農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加快八大產業園建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二是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圍繞「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優鏈」,著力強化產業鏈精準招商,累計引進產業項目358個,總投資5000多億元。特別是移動、綠地集團、正威集團、吉利汽車、青島啤酒等34家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和民營500強企業落戶新區,為新區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三是「出城入園」深入實施。鼓勵引導市區企業向新區拓展,累計實施「出城入園」項目47個,總投資447億元,有力推動了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四是扶商服商機制不斷創新。堅持招真商、扶實商、獎優商,實行普惠制產業扶持政策,在投資獎勵、稅費獎勵、生產要素補貼、科技創新扶持、人才引進等方面對企業進行全方位扶持,並從洽談對接、落地建設到建成投產提供「一條龍」服務,促進企業快速發展。五是項目建設持續加強。建成投產蘭石集團、科天化工、四聯光電、亞太伊士頓電梯、隴星熱能等146個項目,際華3512、蘭州電機、珠海銀隆、佛慈製藥、科天健康等在建項目185個,正在積極推進石化園區精細化工項目、江蘇舜天、星火機床、北科維拓、宏宇變壓器等一批項目落地建設,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科技創新取得積極進展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搶抓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機遇,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打造創新創業要素集聚區。一是搭建創新創業平台。加快建設以新區產業孵化大廈為龍頭的「科技創新一條街」,累計培育國家級孵化器1個、省級眾創空間4個、市級孵化器4個,引進入孵項目398個。與上海張江建立戰略合作機制,成立聯合創新研究院,加快檢驗檢測平台建設,設立國家和省級技術研究中心28個,形成了「全鏈條、全功能、全服務、全配套」的創新創業高地。二是積極培育創新主體。扶持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5家、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幹企業5家,新增科技型企業181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探索扶持科技型企業快速產業化新模式,累計開發新產品118個,轉化科技成果36項,申請國家專利476個,授權專利201件,獲得國家級、省級各類科技創新獎18項,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三是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制定出台了鼓勵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扶持辦法、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扶持辦法等一攬子政策,對入孵企業、科技服務機構和創新創業平台給予政策支持,逐步完善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化激勵機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大力發展科技金融,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協同融合,累計投入科技創新資金16.8億元,幫助中小企業融資56億元。四是強化科技人才支撐。注重人才引進、培養、使用,促進人才合理流動,以薪酬待遇、科研經費、住房保障等多舉措吸引人才集聚,引進高層次管理人才16人、高層次創新人才24人和創新團隊2個,聘請了「兩院院士」在內的126名知名專家學者加入新區智庫,為新區創新創業提供了智力支撐。五是營造「雙創」氛圍。先後舉辦了甘肅省第七屆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省科技活動周、大學生創新創業看新區等「雙創」活動,營造了創新創業良好氛圍。

對外開放格局逐步形成

始終堅持把對外開放作為最大機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著力打造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台,引領甘肅對外開放實現新跨越。一是開放平台逐步建立。獲批建成綜合保稅區、中川國際航空港、中川北站鐵路口岸,正在加快建設國際合作產業園、國際通信專用通道,搭建了「一區一港一園一口岸一通道」的開放平台。綜合保稅區累計註冊各類企業220多家,實現進出口貿易額30多億美元;中川國際機場獲批進口冰鮮水產品及水果指定口岸,201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中川鐵路口岸獲批成為全國第九個臨時對外開放口岸,也是甘肅首個鐵路開放口岸。二是物流通道日益暢通。蘭州到達卡國際貨運包機開航,開通運營蘭州至中亞、歐洲、南亞的國際貨運班列,累計發運170多列,實現雙向常態化運營,南亞班列被列為全國16個多式聯運示範工程。正在爭取開通蘭州至瓜達爾港的國際貨運班列,爭取開通蘭州至廣西、天津進出口專列,推進鐵海聯運,將「一帶一路」無縫連接,形成「一帶一路」聯運大通道,打造面向「一帶一路」的國際物流中心和多式聯運中心。三是產能合作不斷深化。堅持「走出去」「引進來」並重,加強國際產能合作,與哈斯克斯坦、俄羅斯、德國等近40個國家開展了經貿合作,近20家企業的產品銷往美國、歐洲、中西亞等國家和地區。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東盟館」、「歐洲館」開業運營。四是人文交流持續加強。發揮「一帶一路」節點優勢,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城市間多層次、多領域的人文交流,積极參与「蘭洽會」等節會推介活動,成功舉辦了亞洲合作對話絲綢之路務實合作論壇、中韓產業論壇、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博會新區文化產業論壇等國際性活動,先後在韓國、德國舉行了專場招商推介會,蘭州新區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快速提升。

生態體系建設基本完善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同步推進,打造「產、城、綠」融為一體的特色城市空間。一是生態綠化環境明顯改善。以防護林帶、城市綠廊、公共綠地為核心,分層次推進生態綠化,完成造林綠化18.6萬畝,城市綠化率達到31%,榮膺聯合國環境規劃基金會「綠色·2014環保成就獎之傑出環境治理工程獎」,獲批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二是城市景觀特色鮮明。充分利用新區南部水系較多的地貌,建設形成了以二號生態湖、秦王川國家濕地公園、百花公園、迎賓公園等為主的生態景觀體系,逐步構建起以自然景觀為主、人造景觀輔助的城市景觀系統。三是生態修復力度不斷加大。通過對東部、南部低丘緩坡整理開發利用,大力推進農、林、牧、產、城、游融合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完成2.2萬畝播綠面積,積極打造生態修復示範區。四是循環經濟步伐加快。堅持資源開發和節約利用並舉,引導企業採用清潔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有效提高了新區資源利用效率和節約集約水平。

社會民生持續改善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推進「美麗新區、文明新區、法治新區、和諧新區」建設,千方百計增進民生福祉,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一是民生投入持續加大。在加快城市建設發展的同時,優先保障民生投入,累計爭取上級「三農」財政專項資金14.17億元,累計完成新區財政民生支出17.83億元。2016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800元和9200元,是開發建設前的2.6倍和2.3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二是脫貧攻堅成效明顯。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紮實有效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現20個貧困村整村脫貧,減少貧困人口1.2萬人,為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搬遷安置順利推進,安置新區失地農民2.6萬人,出色完成舟曲災后重建任務。三是城鄉統籌步伐加快。加快農村道路、綠化、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教育、醫療、文體等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一體化,規劃建設濕地小鎮、農高小鎮等特色小鎮5個,創建省市級和新區美麗鄉村14個、小康村10個,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四是社保體系日益完善。堅決兜牢民生底線,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5.39%和98.78%,累計發放養老金2.16億元、各類社會救助資金1.23億元。加強就業培訓和服務工作,新增城鎮化就業4.3萬餘人,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了城鄉全覆蓋。五是社會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食藥品安全、建築市場監管等體系建設,嚴防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發生,新區的社會大局持續保持和諧穩定,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當前,蘭州新區正處在轉型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蘭州新區將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緊盯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搶抓機遇、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揚帆遠航,著力建設黨的創新理論實踐的先行區、改革創新的示範區、經濟發展的增長極、產城融合的新典範和對外開放的大平台,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甘肅特點的西部「新特區」。(來源:人民日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