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們為什麼不需要培養那麼多的博士?

1、論文翻譯,後台回復「約」;2、國外博碩留學,回復「博」;3、國內考博碩,回復「考」

從標題中的引號可以看出,這是引用別人的話。

這是我和一位頗有知名度、在高校從事過管理事務的外國人談及學校事務時,他表述的一個觀點。他認為培養那麼多(並不合格)的博士,使得用人單位、學生本人和家長都不滿意,是一個多輸的結果。順便說一下,TA有在高校的工作經歷,因此這個話不僅是放之四海的泛泛而談,對高校的培養現狀也有一定的針對性。

我完全同意他的觀點,但希望根據我平常已有的觀點再發揮一下。這並不限於博士,也適用於碩士乃至學士等各階段的學位教育。簡言之,我認為:

大學教育應該更強調人的普適性(所謂通才教育),不要把專業強調得那麼重,而要著重讓學生畢業后能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和願望(能夠適應終身學習的要求),以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總之,要讓他們經過高等教育后能自己養活自己,並且過上比教育程度低的人更好一點的生活(平均意義上的,那個別例子和我抬杠,恕不接受),讓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家庭覺得高等教育「物有所值」。

碩士教育則強調professional,主要針對某一具體專業(考慮到專業發展的融合趨勢和新專業的不斷湧現,專業分別宜粗不宜細)的職業教育。換句話說,碩士出來後主要從事某一專業的工作,而能良好從事該專業工作的基礎就是來自於碩士教育(當然不排除個人學習新專業的東西,從而轉行甚至從事新出現的專業)。碩士相對於學士的競爭力,應該來源於對某一專業更多的認識。換句話說,對某一特定專業而言,碩士可以不經培訓直接上手(而學士需要),而且對該專業的理解比學士更深,對該專業發展所需要的技能也有更好的把握。

博士教育應該強調research,換句話說,不想從事科研的根本不需要讀博士。那些有志於管理、非學術/技術方向發展的人,在專業上讀到碩士就可以了。那些需要深造的,例如要做管理崗位的,可以去讀MBA或EMBA。博士應該以提高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創造人類的新知識為己任,由於知識不斷積累的現狀,博士不大可能(或者大多數不能)做到廣而深,能做到在自己領域的深已屬不易,因此不意外就業面也會相對窄,因此確實沒有必要培養那麼多的博士(這樣博士能真正成為精英教育)。再次聲明改行的除外;而且我的有個不成熟的觀點:除了進入和原專業有關的交叉領域,或者說從事某個以前沒存在過的新興專業,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轉行,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博士教育的失敗。

當然上面這種想法可能稍微理想化了一點。姑且不說擔負了「就業減壓閥「的研究所教育,就是發達國家學歷注水的現象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不過,作為一名承擔了教育職責的科研人員(這是我對自己過去和現狀的定位),我還是希望在研究所培養上能夠盡量做好。因為自身水準有限,有時難免有心無力。不過我能夠聊以自慰的,是一直在學生培養上不斷摸索;儘管進步也許稍慢了點,但畢竟在不斷調試自己的培養方式、提高培養能力。

例如,過去除了每周的例行組會,我讓學生有事主動來找我談,但後來發現這樣做的學生極少或者幾乎沒有。於是近年來我把主動找學生討論課題,作為自己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你們不主動來找我,我找你們還不行么?就算剛開始學生有點不適應,以後會認識到這樣做對他們的益處。如同對我對培養的嚴格要求,不止一個人畢業后說,當初對我的要求不大適應,可是後來工作了還是感謝我當初的嚴格要求,使他們比較容易滿足工作崗位的要求,和周圍人比起來表現還不錯。作為一個老師,這些話足以讓我感到欣慰了。

說句實在但可能有點殘酷的話,現在的博士學位擁有者中有些人真的不需要進行博士培養,按照上面的觀點培養成碩士就足夠了。誠然,學生數量的減少可能會給科研工作帶來一些不便(不可否認他們是科研的主力軍,儘管這種現狀是否合理還有待討論甚至爭論),但這不是培養更多研究所特別是博士的理由。雖然在當今的現實中,對於培養方式、專業設置等要做的改進,也許比控制數量這件事來得更為急迫,但是我們真得不需要培養那麼多博士,無論是對我個人還是對整個學界而言都是如此。

摘自科學網

——請在底部發表您的高見!

註:本平台每日從海量站點為用戶選擇優質信息,部分文章無法聯繫作者,若有選用不當,敬請聯繫我們。投稿、建議等可後台回復「約」加本站編輯。

高校博碩、教師、科研工作者請關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