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每個不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不肯放手的家長!

01

那個有晚霞的黃昏,經過一個廣場。

出於一種職業習慣,我留意了一對母女。

那位年輕溫柔的媽媽,帶著個五六歲,穿公主裙的小女孩,一大一小,都笑容暖暖。

小女孩活潑陽光,很快就和廣場上的其他小孩混熟,她和兩個小男孩一起玩兒童自駕車,按照他們孩子的規則,應該是一人坐在車裡,兩人負責推車,然後三人輪著坐在車裡享受那種速度感。

三個孩子,兩人推著車努力奔跑著,一人坐在車裡盡情呼喊著。

小女孩的媽媽坐在不遠處的花壇邊,微笑看著女兒和小男孩嘻鬧,表情滿是幸福。

小女孩和小男孩一直跑,一直推著車,兩個小男孩都已各自輪著坐上車幾遍了,只是小女孩還沒坐過車。

兩個小男孩總是很有默契地配合著,其中一男孩坐了一會就讓出來,另一男孩就立馬跨進車裡,小女孩也想坐進去,但總是慢半拍,搶不過那兩個小男孩。

小女孩會稍稍不高興,但又很快提起精神,繼續和換下來的小男孩一起推車。

這一幕幕,小女孩媽媽都看到,換了大多父母,可能會走過去,用大人的方式跟小男孩們溝通,讓他們讓讓小妹妹,讓小妹妹也坐坐車,不能只讓小妹妹推車。

只是小女孩媽媽沒動,一直淡定地微笑著,看著女兒。

又一輪坐車和推車的交換,小女孩依然沒坐上車,小女孩開始央求:「小哥哥,我也想坐車,該我坐車了。「

兩小男孩像沒聽見似的,繼續開始跑起來,喊著,大笑著。

小女孩欲哭,看向媽媽,眼神里滿是求助和委屈。

媽媽沒動,只是笑著向小女孩喊:「寶貝,玩去。」

小女孩沉默了下,然後跑過去,跟上小男孩的車,繼續推車,笑著喊說:下一輪到我坐車啦。

又推了好幾遍車后,兩小男孩竟然就像商量好似的,沒再搶著坐上車,而是扶著小女孩坐上車,兩小男孩推著小女孩,一遍又一遍,再也沒讓小女孩下車,小女孩坐在車上恣意地歡笑、呼喊。

小女孩的媽媽一直在看,表面風輕雲淡,只是當小女孩終於坐上車時,這位媽媽微笑著流淚了,她仰著頭,從包里拿出手紙,輕輕地擦著眼睛,生怕別人看到她的淚。

相信,這是見證孩子成長的喜極而泣!

相信,當女兒坐不上車,徒勞無功時,這位媽媽定是焦心如焚,恨不得立馬過去幫女兒解決所有難題,只是她終是克制住了,她在煎熬中等待女兒明白這世間邏輯的無規性,明白這世界上很多事只有獨自探索,協調,並積極去應對,才可以圓滿;也在煎熬中等待女兒憑自己能力實現「絕處逢生「。

需要多深思熟慮的智慧才可以如這位媽媽這般懂得放手,懂得信任,懂得剋制。

因為這些懂得,所以孩子可以去嘗試,去體驗,去鍛煉,去碰壁,去攻克,去堅持,去努力, 去成長。

也因這些懂得,所以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得到全面的鍛煉,她在未來的所有際遇中都可以擁有強大的生存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02

睿智的作家冰心曾說過:「讓孩子像野草一樣自由自在地生長。

只是,如果家長不放手,不剋制自己的控制欲,我們的孩子是沒有自由可言的。

很多時候,家長是這樣牽絆孩子的自由:

2歲的孩子想自己拿著勺子獨自進食,家長不讓,非要耐心一口一口餵食,說是擔心孩子自己不會吃,吃不飽,也怕孩子弄髒桌子,地板,衣服。於是,孩子慢慢地習慣了在吃飯上依賴父母,習慣了挑剔飯菜不好,因為孩子認為那都是父母的事。

3歲的孩子想自己拿著杯子去倒水喝,家長會擔心水倒在衣服上,或者說水熱會燙到等等,禁止孩子碰飲水機,即使飲水機並無通電。家長會時刻關心孩子是否口渴了,隨時把水送到孩子嘴邊,於是,孩子習慣性地向家長要水喝,這個習慣很有可能延續到國小以後。

4歲的孩子看到家長掃地,就拿著掃把晃悠悠的學著掃地,家長就擔心掃帚把會不小心戳到孩子的眼睛,於是也禁止孩子做任何家務,還會習慣性告訴孩子:這些不用你做,你玩去,學習去。於是,孩子認為家務活是與自己無關的。

5歲的孩子與家長爬山,爬了一段路,還興高采烈,並沒說累,但家長開始擔心孩子太累,或流汗太多會感冒,趕緊抱起孩子,背起孩子,孩子理所當然地以為自己就該享受這樣的待遇。

6歲的孩子,剛上國小,很喜歡自己的新書包,想背在身上高高興興上學去,家長怕書包壓壞孩子,任憑孩子哭鬧,就是要幫孩子背書包。於是,孩子習慣把書包扔給家長,背書包是家長的事,不是自己的事,甚至讀書,都是家長的事,不是自己的事。

哲學家佛洛姆曾說:「教育的對立面就是操縱,它處於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

我們應該明確: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放手讓他自己去做,千萬別替他去做。

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其實是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樂趣,既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也會讓孩子失去實踐的機會;

當家長總不放手,不放心,什麼事都要插手,就等於告訴孩子:「你不行,我不相信你!」

更可悲的是,如果在某些階段放棄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沒有給予孩子適當的教育和訓練,將來孩子只會越來越依賴家長,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將呈現嚴重不足或低下。

孩子也會在不容拒絕的妥善安排中,在安寧無憂的日復一日中,慢慢的失了信心,失了能力,失了責任,失了夢想,失了本該多彩的人生。

那麼,我們怎麼做,才可以杜絕那些不由自主的控制?

1.隨時放手,相信孩子可以做。

基本上,孩子兩歲后,自我意識萌芽,他會特別喜歡自己動手,想自己吃飯,想自己喝水,想自己穿衣服,穿鞋子……

父母千萬不要壓制孩子這些慾望,試著在有大人看管的情況下,順應孩子的需要讓他自己去嘗試吧!如果他想自己吃飯,那就把碗和勺子給他,臟有什麼關係呢,孩子能有機會鍛煉不是更重要嗎?

2.安排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

「寶寶,去幫爸爸把拖鞋拿過來」「去幫媽媽搬個小凳子」」給奶奶倒杯水等等,安排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小事,並給予他讚揚。在這些過程中,孩子逐漸找到快樂感和成就感,他會慢慢懂得幫助別人這個概念,也會懂得某些責任。

3.勇於糾正隔代老人的不放手。

不敢放手孩子的可能是媽媽,也可能是爸爸,更有可能的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大多老人都會受不了愛孫承受任何的小磨難,什麼都想幫孩子打理好,也不讓孩子受丁點委屈。

當出現這種情況,父母應勇於指正老人不當的養育方式,因這些關乎孩子一生,整個家庭人員應要經常溝通,盡量保持統一的理念和態度來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懂得放手和進退,才是真正愛的智慧!

很喜歡北大才女趙婕說過的一段話:「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不僅僅是做父母,人生的許多時刻都應該懂得進退。」

﹌END﹌

有種鼓勵叫點贊,有種愛叫轉發

---------------往期精選原創 ---------------

孩子懦弱不自信,99%是因為家長做了這些事

男子弒殺雙親事件,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真相,慣子如殺子

如何做到不打罵孩子?值得所有家長借鑒

會閱讀的孩子,人生都不會太差!

孩子,你可以不優秀,但不可以沒教養!

好好打扮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孩子偷錢后,媽媽的這個做法讓孩子感激一輩子

你的陪伴,90%都是假的

(ID:jiaojiaoma8)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