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175個常用醫學名詞解釋,不能再全了!你不知道的都有

臨床常用醫學名詞都在這裡了,總有一些你用得上。

1、胃腸激素:由胃腸粘膜內分泌細胞分泌的激素。

2、基礎代謝率:在基礎狀態下,清醒、安靜、空腹時,單位時間的能量代謝。

3、呆小症:幼兒時期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緩慢、身體矮小,而且智力低下,稱呆小症。

4、興奮性:細胞在受刺激時產生動作電位(即興奮)的能力。

5、肺通氣量:每分鐘進或出肺的氣體總量。

6、球-管平衡: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終占腎小球濾過率的65%~70%。

7、激素:由內分泌細胞分泌的在細胞之間傳遞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質。

8、胃容受性舒張:咀嚼吞咽時,食物刺激咽、食管感受器,通過迷走神經反射性地引起胃頭區(胃底和胃體)肌肉舒張。

9、靜息電位:興奮細胞處於安靜狀態下,在細胞內外所記錄的電位差稱為靜息電位。

10、牽涉痛:由於內臟疾病引起的體表部位疼痛或痛覺過敏。

11、內環境:是細胞生存的環境,指細胞外液。

12、射血分數:搏出量占心室舒張末期容積的百分比。安靜狀態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數約為55%~65%。

13、血細胞比容:紅細胞佔全血的容積百分比。

14、Hb氧飽和度:Hb氧含量佔Hb氧容量的百分比。

15、牽涉痛:內臟疾病常引起體表部位發生疼痛,或者痛覺過敏。

16、容受性舒張:食物刺激口、舌、咽和食道等處的感受器反射性經迷走神經引起胃底和胃體舒張。

17、近點:眼盡最大能力調節后看清物體的最近距離。

18、腎小球濾過率:單位時間內兩腎生成的超濾液總量。

19、閾電位:在刺激作用下,靜息電位從最大值降低到將能引起擴布性動作電位時的膜電位或可興奮組織受到刺激去極化過程中,能引起動作電位的臨界膜電位水平。

20、肺泡通氣/血流量比值:肺泡通氣量與每分鐘肺血流量的比值。

21、平均動脈壓:一個心動周期中動脈壓的平均值。

22、呼吸:機體與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

23、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內被分解為可吸收物質的過程。

24、牽張反射:有神經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牽拉而伸長時,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牽拉的同一塊肌肉發生收縮。

25、蛋白質的三級結構:整個多肽鏈的空間排布。(或:在二級結構基礎上進一步摺疊捲曲形成的空間結構,反映所有原子的空間排布。)

26、酶的別構調節:特定小分子物質與酶結合后,使酶蛋白的空間結構改變、酶活性變化,這種調節酶活性的方式稱為酶的別構調節。

27、必需氨基酸:人體必需但人體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一類氨基酸。

28、生物轉化作用:非營養物質在生物體內的轉化過程。

29、糖酵解途徑:從葡萄糖轉化為丙酮酸的過程。

30、酮體:脂肪酸β-氧化的正常產物,生成於肝內利用於肝外,主要包括乙醯乙酸、β-羥丁酸和丙酮。

31、反密碼子:tRNA反密碼環中的三聯鹼基與mRNA中的某些密碼子反向配對,則稱其為反密碼子。

32、基因表達:基因經過轉錄、翻譯,產生具有特異生物學功能的蛋白質分子的過程。

33、啟動子( promoter):位於結構基因上游,是RNA聚合酶識別、結合併啟動轉錄的調控序列。

34、翻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

35、蛋白質等電點:蛋白質所帶正、負電荷相等(在電場中不移動)時溶液的pH值稱為蛋白質的等電點。

36、酶的化學修飾調節:酶蛋白通過共價鍵結合/去掉某種小分子物質后(常見的是磷酸)酶的活性隨之增加或降低,這種酶活性調節方式稱為酶的化學修飾調節。

37、必需脂肪酸:人體必需但人體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一類不飽和脂肪酸。

38、結合膽紅素:主要是指葡萄糖醛酸膽紅素。

39、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0、脂蛋白:脂質與載脂蛋白形成的複合體。

41、DNA的半保留複製:DNA在複製時,以親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兩個雙鏈子代DNA,每個子代DNA中都含有一一股親代DNA鏈,這種現象稱為DNA的半保留複製。

42、密碼子:mRNA從5'→3'每相鄰三個核苷酸為一組代表氨基酸或其他遺傳信息,又稱為三聯密碼(或密碼子)。

43、順式作用元件:影響自身基因表達活性的特異DNA序列。

44、膽汁酸的腸肝循環:由腸道重吸收的膽汁酸均由門靜脈進入肝臟,在肝臟中遊離型膽汁酸被重新合成為結合型膽汁酸,再隨膽汁排入腸腔,此過程稱為膽汁酸的腸肝循環。

45、胸骨角:胸骨柄與體相接處形成微向前突的橫嵴,稱胸骨角。該角平對第2肋軟骨,是確認肋的重要標誌。

46、翼點:額、頂、顳、蝶四骨相交形成「H」形的骨縫。

47、椎間盤:連接相鄰兩椎體間的纖維軟骨板,外部為纖維環組成,堅韌而有彈性;內部為髓核為富有彈性的膠狀物質。

48、斜角肌間隙:在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間,形成三角形裂隙,稱斜角肌間隙。

49、咽峽:齶帆后緣和兩側齶舌弓及舌根共同圍成咽峽。它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50、咽淋巴環:咽扁桃體、兩側的咽鼓管扁桃體和齶扁桃體、舌扁桃體共同構成咽淋巴環,它們圍繞在鼻腔、口腔與咽通連處的附近,對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重要的防禦功能。

51、腎蒂:出入腎門的諸結構為結締組織包裹組成腎蒂。

52、膀胱三角:位於膀胱內面,由兩側的輸尿管口和尿道內口組成。

53、肋膈隱窩:肋胸膜與膈胸膜相互移行處的隱窩。

54、三尖瓣複合體:位於右房室口,由纖維環,三尖瓣、腱索和乳頭肌組成,功能是防止血液返流。

55、動脈韌帶:在肺動脈干分為左、右肺動脈分叉處的稍左側,有一纖維性的結締組織索,連於主動脈弓的下緣,為胚胎時期動脈導管閉鎖后形成的遺迹。

56、頸動脈小球:是位於頸內、外動脈分叉處後方的橢圓形小體屬化學感受器。

57、頸動脈竇:為頸總動脈末端和頸內動脈起始處的膨大部分,竇壁內有壓力感受器。

58、乳糜池:在第一腰椎前方,由左腰干、右腰乾和腸干匯合處的膨大,是胸導管的起始部。

59、黃斑:在視神經盤的顳側稍下方約3.5cm處有一黃色小區,稱黃斑。黃斑中央有一凹陷稱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銳的部位。

60、灰質:中樞神經內神經元的胞體和樹突聚集的部位,色澤灰暗,稱灰質。

61、神經核: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神經元胞體聚集成的團塊。

62、神經節:在周圍神經系統內,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神經元胞體聚集成的團塊。

63、纖維束:中樞神經系統內,起止、行程、功能相似的神經纖維聚集在一起。

64、內囊:是位於尾狀核、豆狀核和背側丘腦之間,由投射纖維構成的白質層。

65、遺傳信息:蘊藏在DNA分子鹼基排列順序中的信息稱為遺傳信息。

66、遺傳密碼:mRNA分子上鹼基的排列順序稱為遺傳密碼。

67、酶:是活細胞產生的,能在體內外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質。

68、生物膜:細胞膜和細胞內膜的總稱。

69、自噬作用:溶酶體對細胞內的物質或一部分結構的消化、分解作用稱為溶酶體的自體吞噬作用。

70、細胞周期: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上一次有絲分裂結束開始到下一次有絲分裂終了所經歷的過程。

71、細胞分化:指受精卵經過卵裂產生的同源細胞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蛋白質合成等方面產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72、細胞衰老:指細胞內部結構的衰變、細胞生理功能的衰退或喪失。

73、細胞凋亡:指為維持內環境穩定,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74、同源染色體:指在減數分裂時能兩兩配對,形態、大小及結構都相似的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

75、基因組:細胞中所有的遺傳信息的總和。

76、斷裂基因:大多數真核生物的基因由編碼序列和非編碼序列兩部分組成,其編碼序列被非編碼序列所間隔,形成嵌合排列的斷裂形式。

77、基因突變: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組成或排列順序發生改變。

78、等位基因:位於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基因。

79、核型:一個體體細胞中的全部染色體,按其大小、形態特徵順序排列所構成的圖像。

80、染色體病:指由於染色體數目異常或結構畸變所導致的疾病。

81、外顯率:是指一定基因型的個體在特定的環境中形成相應表型的百分率。

82、交叉遺傳:X連鎖遺傳中,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從母親傳來,將來只能傳給他的女兒,致病基因不存在由男性向男性傳遞的現象。

83、遺傳度:在多基因遺傳病中,易患性的高低受遺傳基礎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其中遺傳基礎所起的作用的大小稱為或遺傳率。

84、閾值:導致個體患病的最低易患性限度。

85、癥狀:是指患者主觀感到不適甚至痛苦的異常感覺或某些客觀的病態表現。

86、發熱:機體在致熱源的作用下或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時,體溫升高超出正常值範圍,稱為發熱。

87、水腫:皮下組織的細胞內及組織間隙內液體積聚過多稱為水腫。

88、咯血: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隨咳嗽經口腔排出稱為咯血。

89、呼吸困難:是指患者主觀感到空氣不足、呼吸費力,出現呼吸深度、頻率、節律改變,嚴重時張口呼吸、發紺等。

90、發紺:發紺是指血液中脫氧血紅蛋白(沒有攜帶氧的血紅蛋白)增多,使皮膚和粘膜呈紫色改變的一種表現,也叫紫紺。

91、心悸:是一種自覺心臟跳動的不適感或心慌感。心悸時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

92、嘔血:嘔血是上消化道疾病(食管、胃、十二指腸、肝、膽、胰腺)或全身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經口腔嘔出,嘔吐物可呈棕褐色。常伴有黑便,嚴重時…脫周圍血循環衰竭。

93、腹瀉:是由於腸粘膜分泌旺盛、吸收障礙、黏膜炎症、腸蠕動亢進等原因致使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帶有病例成分(粘液、膿、血)。

94、黃疸: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致使血清中膽紅素濃度升高( >34.2μmol/L),引起皮膚、鞏膜、粘膜發黃的一種癥狀。若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值,但未超過34.2 μmol/L,臨床上不出現黃疸癥狀,此時為隱性黃疸。

95、驚厥:四肢、軀幹與顏面骨骼肌非自主的強直與陣攣性抽搐,常為全身性、對稱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識喪失。

96、意識障礙:是指機體對周圍環境及自身狀態的識別能力出現障礙,由高級中樞受損所致。常表現為嗜睡、意識模糊、昏睡、甚至昏迷。

97、強迫體位:患者為減輕痛苦,被迫採取某種特殊的體位,稱為強迫體位。

98、蜘蛛痣:指皮膚小動脈末端分支性擴張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而稱為蜘蛛痣。

99、頸前三角:為胸鎖乳突肌內緣,下頜骨下緣與前正中線間的區域。

100、鎖骨中線:為通過鎖骨的肩峰端與胸骨端兩者中點的垂直線。即通過鎖骨中點向下的垂直線。

101、肋脊角:為第1 2肋骨與脊柱構成的夾角,其前為腎臟和輸尿管所在的區域。

102、皮下氣腫:胸部皮下組織有氣體積存時稱為皮下氣腫。

103、匙狀甲:其特點為指甲中央凹陷,邊緣翹起,指甲變薄,表面粗糙有條紋。

104、胸膜摩擦感:指當急性胸膜炎時,因纖維蛋白沉著於兩層胸膜,使其表面變得粗糙,呼吸時臟層和壁層胸膜相互摩擦,可由檢查者的手感覺到,稱為胸膜摩擦感。

105、心音分裂:左、右心室活動較正常不同步的時距明顯加大,組成第一、二心音的兩個主要成分間的時距延長,則聽診時出現一個心音分裂成兩個心音的現象,稱為心音分裂。

106、奔馬律:系在第二心音之後出現的響亮額外心音,當心率快時與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共同組成的韻律,猶如馬賓士時的蹄聲,故稱為奔馬律。

107、頸靜脈怒張:平卧時頸靜脈充盈的水平超過鎖骨上緣至下頜角距離的下2/3,或立位與坐位時可見頸靜脈充盈,稱為頸靜脈怒張。

108、水沖脈:脈搏驟起驟落,猶如潮漲潮落,故名水沖脈。

109、奇脈:心臟壓塞或心包縮窄時、吸氣時脈搏減弱,甚至不能捫及,又稱「吸停脈」。

110、槍擊音:聽診器鼓型胸件輕放股動脈表面時,可聞及與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槍的聲音。

111、蛙腹:當腹腔內有大量積液時,平卧位腹壁松施,液體下沉於腹腔兩側,致腹部呈扁而寬狀。

112、反跳痛:用手觸診腹部出現壓痛後手指於原處稍停片刻,使壓痛感覺趨於穩定,然後迅速將手抬起,如此時患者感覺腹痛驟然加重,並常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

113、Murphy征陽性:檢查者以左手掌平放於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壓於右肋下膽囊點處,然後囑患者緩慢深吸氣,如在吸氣過程中因疼痛而突然中止吸氣,則稱為Murphy征陽性。

114、移動性濁音:腹腔內有較多的液體時,叩診可出現因體位不同濁音區變動的現象即為移動性濁音。

115、腸鳴音:腸蠕動時,腸管內氣體和液體隨之而流動,產生一種斷斷續續的咕嚕聲(或氣過水聲)。

116、蛋白尿:尿蛋白檢測出現陽性或>150mg/24h尿。

117、鏡下血尿:尿中紅細胞增多,離心后的尿中紅細胞>3個/HP稱為鏡下血尿。

118、管型:是蛋白質在腎小管內凝固形成的圓柱狀體。

119、糞便隱血試驗:用於檢測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試驗。當消化道出血量少時,肉眼觀察、顯微鏡下觀察都無法證實出血,此時可以通過隱血試驗診斷出血。

120、內生肌酐清除率:腎臟在單位時間內能將多少ml血漿中的肌酐清除。

121、高蛋白血症:血清球蛋白高於40g/L,或總蛋白高於80g/L。

122、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於25g/L,或總蛋白低於60g/L 。

123、期前收縮:是指起源於竇房結以外的異位起搏點提前發出的激動,又稱過早搏動。

124、二尖瓣型P波:P波增寬,其時限≥0.12s,P波常呈雙峰型,兩峰間距≥0.04s,又稱「二尖瓣型P波」。

125、肺型P波:P波高尖,其振幅超過0.25mV,稱為「肺型P波」。

126、竇性心動過速:如竇性心律的頻率超過100次/分,即稱為竇性心動過速。

127、「城牆樣」運動:二尖瓣狹窄時M型超聲心動圖顯示二尖瓣前後葉同向運動。

128、化生:一種分化成熟的細胞轉變為另一種分化成熟的細胞的過程稱為化生。

129、變性:是指細胞或細胞間質受損傷后,由於代謝障礙,使細胞漿內或細胞間質內出現異常物質或正常物質異常蓄積的現象。

130、玻璃樣變:指細胞內或間質中出現均質、嗜伊紅半透明狀蛋白蓄集。

131、肉芽組織:為幼稚的纖維結締組織,肉眼呈紅色、細顆粒樣、柔軟,狀似肉芽。光鏡下主要由成纖維細胞和新生的毛細血管組成,常伴有多少不等的各種炎細胞。

132、檳榔肝:切面肝小葉結構清楚,小葉中央淤血區呈暗紅色,周邊區因肝細胞脂肪變性呈黃色,紅黃相間,形成紅黃相間的網路狀條紋,狀如檳榔的切面,稱為「檳榔肝」。

133、血栓形成:活體的心血管系統內血液成分發生析出、凝集和凝固而形成固體質塊的過程,稱為血栓形成。

134、化膿性炎:嗜中性粒細胞滲出為主,並有不同程度的組織壞死和膿液形成。

135、肉芽腫性炎:巨噬細胞及其演化的細胞增生形成境界明顯的結節狀病灶,叫做肉芽腫性炎。

136、阿少夫小體:纖維蛋白樣壞死、成團的風濕細胞及伴隨的淋巴細胞、漿細胞等共同構成了特徵性肉芽腫病變。

137、原發性顆粒性固縮腎:雙腎體積縮小,重量減輕,質變硬,皮質變薄,表面呈均勻瀰漫的細顆粒狀。

138、小葉性肺炎:主要由化膿菌感染引起、病變起源於細支氣管,並向周圍或末梢肺組織擴展,形成以肺小葉為單位、呈灶狀散布的急性化膿性炎症。

139、肺肉質變:某些患者嗜中性粒細胞滲出過少,其釋出的蛋白酶不足以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內的纖維蛋白等滲出物,則由肉芽組織予以機化。肉眼觀,病變肺組織成褐色肉樣纖維組織。

140、橋接壞死:肝小葉中央靜脈與匯管區之間或兩個中央靜脈之間出現的互相連接的肝細胞壞死帶。常見於慢性活動性肝炎。

141、假小葉:肝硬變時,正常肝小葉結構破壞,由廣泛增生的纖維組織將原來的肝小葉分割包繞成大小不等,圓形或橢圓形的肝細胞團,稱為假小葉。

142、新月體:增生的腎小球壁層上皮細胞和滲出的單核細胞堆積成層,在腎球囊內毛細血管叢周圍呈新月形或環狀。

143、腎病綜合症:表現為大量蛋白尿、全身性水腫、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脂尿。

144、R-S細胞:是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徵性的瘤巨細胞,細胞體積大,直徑約為15~45μm,形態不規則,胞質豐富,略呈嗜酸性,核大、圓形,多核或雙核,核染色質常沿核膜聚集成堆,排列疏鬆,核內有一粗大的嗜酸性核仁,周圍有空暈,典型R-S細胞多以兩核並列,稱為「鏡影」細胞。

145、藥物:一般是指可以改變或查明生理功能及病理狀態,用以防、治、診斷疾病的物質。

146、興奮作用:使機體組織器官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增強的作用。

147、抑制作用:使機體組織器官原有生理、生化功能減弱的作用。

148、全身作用(也稱吸收作用):指藥物通過吸收入血液循環(或直接進入血管)並分佈到機體各部位后所產生的作用。如:氫氯噻嗪的利尿作用。

149、藥物作用的選擇性:在一定劑量下,因不同組織器官對藥物敏感性的差異,使得藥物對某些組織產生較明顯的影響,而對其他組織影響輕微或不產生影響,此稱為藥物作用的選擇性。

150、防治作用:凡符合用藥目的,並對疾病產生防治效果的作用,包括預防作用和治療作用。

151、不良反應:凡與用藥目的無關,並為病人帶來不適或痛苦、甚至嚴重危害的反應。

152、副作用:在治療劑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反應。選擇性低是產生副作用的原因。

153、毒性反應:用藥劑量過大或在體內蓄積過多,或機體對藥物過於敏感而引發的對機體組織器官的危害性反應。

154、極量:能產生最大效應而不引起中毒的劑量為極量。

155、治療指數:半數有效量(ED50)與半數致死量(LD50)的比值。一般治療指數越大,藥物安全性越大。

156、受體激動葯:與受體有強的親和力,同時又有內在活性的藥物(1≥α>0)。

158、受體阻斷葯:與受體有強的親和力,但無內在活性的藥物(α=0)。

158、吸收:是指藥物從用藥部位經生物膜轉運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

159、首關效應:口服給葯后,藥物在吸收過程中,部分被肝臟和胃腸道的酶代謝滅活,使進人體循環的藥量減少的現象。

160、肝腸循環:有些膽汁排泄的藥物或結合性代謝產物,進入腸道后,重新以遊離型藥物被吸收入肝的過程。

161、生物利用度(F):藥物經血管外給葯后,能被吸收進入體循環的相對分量(百分比)。

162、表觀分佈容積(Vd):藥物在體內分佈達平衡時,按體內藥量和血漿藥物濃度計算所得的該葯應佔有的體液容積。

163、血漿藥物消除半衰期(t 1/2):血漿藥物濃度下降一半所需時間。

164、一級消除動力學:體內藥物單位時間內按恆定比例進行消除。

165、限速酶:細胞內許多代謝途徑,均由一系列連續反應構成,而反應速度最慢的一步可控制全途徑的總速度,稱為限速步驟,催化此步驟的酶為限速酶。大多數限速酶受配體調節,限速酶與配體結合后能引起構象改變,進而致使其催化活性改變。

166、同工酶:指催化相同的生化反應,而酶蛋白的分子結構、理化性質甚至免疫學性質不同的一組酶。同工酶的變化有助於某些疾病的臨床診斷,如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和乳酸脫氫酶(LDH)的同工酶檢測,可用於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

167、酶原:有些酶在細胞內合成或初分泌時無活性中心或活性中心被掩蓋,因此不表現酶活性。這種無活性的前身物稱為酶原。從酶無活性狀態轉化成有活性的過程,稱為酶原的激活,如胃蛋白酶原在pH值1.5時可變成胃蛋白酶。

168、首關消除:某些藥物從胃腸道吸收入門脈系統在通過腸黏膜及肝臟時先經受滅活代謝,使其進人體循環的藥量減少,該過程稱為首關消除(亦稱首關效應或第一關卡效應)。普萘洛爾口服劑量比注射劑量大約高10倍,其主要原因是由於該製劑首關消除較強。口腔黏膜給葯及直腸給葯能避開首關消除

169、劑量:一般成人應用藥物能產生治療作用的一次平均用量。

170、閾劑量:應用藥物能引起藥理效應的最小劑量。

171、治療量:指藥物的常用量,是臨床常用的有效劑量範圍。一般為介於最小有效量和極量之間的量。

172、極量:指治療量的最大限度,即安全用藥的極限,超過極量就有可能發生中毒。

173、中毒量:超過極量,產生中毒癥狀的劑量。

174、致死量:超過中毒量,導致死亡的劑量。

175、治療指數:治療指數為半數致死量和半數有效量的比值,即LD50/ED50,用以表示藥物的安全性。治療指數大的藥物相對較治療指數小的藥物安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