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電磁技術世界領先的六大秘密

········馬偉明院士答記者問的六大看點

第一,當記者問到「電磁彈射技術,將在10年內取代傳統的化學能技術」。馬院士的回答實際上糾正了記者的用詞(電磁彈射),他說:傳統的化學能能做的電磁能也能做,傳統的火炮是化學能。凡是載運方面,過去用化學能能做的,大部分用電磁能也能做。

第二,早就開始進行電磁炮的研究,下圖是研製的電磁炮制導炮彈,以及馬院士在科技成果展會上,了解電磁坦克炮的脫殼穿甲炮彈性能。正如馬院士曾說的,「我們的做法是從科學探索到關鍵技術攻關,再到工程實現,最終將設計者變為製造者,打通從創新到創造的最後一公里」。

馬院士是千千萬萬科學家的傑出代表,這種特色的裝備研究體制,在官媒報道的眾多高科技裝備研製事迹中常能見到。加上全國一盤棋的大協作、科技人員的白加黑、五加二,項目的進度就比外界猜測的快得多。當年的「兩彈一星」,去年殲-20、運-20入列都是很好的證明。那種以西方研製時間,來推算我軍裝備研製所需的時間,結論一定是錯誤的。

第三,記者問「福特」號航母的電磁彈射系統花了21年,也需要這麼久嗎? 馬院士的回答是:只要方向正確,方法得當,那麼進程可以大大縮短。為什麼這麼自信,因為的電磁彈射器已經研製成功。下圖是興城艦載機飛行員訓練基地去年十月的衛星圖。去年底傳出圖中的殲-15採用電磁彈射順利升空,圖中還看到左側這條彈射器的起點停著一架無人機,顯然這條是電磁彈射器。

電彈系統控制系統的逆變電路採用IGBT作為控制,文章提到了實際驗證系統的參數,如下圖的實際彈射的電磁推力和加速度曲線。圖中可見:從大約0.20秒到0.55秒, 電磁推力迅速升至滿功率(13噸),然後穩定運行至2.20秒,也就是說戰機的彈射過程大約是2秒鐘。

電磁彈射器以加速度3g運行,加上戰機發動機開全加力,可以保證在百米跑道的末速度,達到時速350公里的起飛速度。

下圖的電磁推力之所以有波動,是因為直線電機採用分段定子形式。關於「分段定子」,筆者在之前的文章里有直線電機的圖解。拼圖(下)的縱軸的時間單位的毫秒,可見加速度穩定在3g,波幅為正負1%(即0.03g),說明馬院士解決了動子滑動中跨分段的一些動態技術難題。

下圖是興城基地今年1月份的衛星圖,圖中顯示下方的這條彈射器當時剛完工,還在工程驗收階段。既然這條稍短的彈射器進度,比之前彈射殲-15B和無人機的電彈更晚,那麼它不可能是蒸彈,很可能是採用 蓄電池+超級電容 儲能方案,另一條進度較快的是採用 飛輪儲能方案。

第四,記者問道:美國「福特」級航母的經驗顯示,航母的電磁阻攔技術比彈射難度更高……。還沒等記者說完問題,馬院士就不客氣地打斷,說:不能這樣下定論。我們用了1/5的時間就把阻攔做完了,你說哪個難度高?有了彈射的技術阻攔還難嗎?彈射和阻攔是一個正一個反,解決了正,解決反不就容易了嗎?看來記者的問題把馬院士激怒了,於是回了幾個堅定的反問式短句。下圖是電磁阻攔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下圖是美軍的電磁阻攔系統以及原理圖。

馬院士的回答里有幾點是可以肯定的:(1)的電磁阻攔系統研製工程已經完成,而且只用了研究電磁彈射器1/5的時間。(2)的電磁彈射器已經研製成功,不然 「1/5的時間」如何算出的呢?(3)電磁阻攔的技術難度並非比電磁彈射技術更高。

結合馬院士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提到,「只要方向正確,方法得當,那麼進程可以大大縮短。言下之意是,美國人沒找對方向,方法不得當,所以才進度慢,不能以此就推理我們的電磁彈射和電磁阻攔系統的進度。

下圖是去年底央視新聞截圖。從裝置的結構顯示:它是電磁阻攔系統的1:1樣機,而且正在運裝中(下圖中圓錐形絞盤上的鋼纜圈數不同)。從截圖上清晰可見,設備上的銘牌寫的是中文,所以央視不是拿美軍的視頻,而是典型的官泄。

第五,記者問了個軍迷們也常有的疑問:新一代採用全電推進系統、電磁軌道炮和電磁彈射/阻攔設備的軍艦,如何防止因對手引爆電磁脈衝炸彈導致完全失去戰鬥力?馬偉明回答:這個問題不太專業。脈衝彈是靠輻射,艦船全是鐵殼屏蔽的,很難影響到內部系統,它又不是陸地大電網。言下之意是不必有這方面的顧慮,在艦船設計時已經做了防護。

第六,2014年11月14日國防部網站的一篇文章《馬偉明:實現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 世界首家》,文章提到:英國45級、美軍DDG-1000驅逐艦 與法國西北風兩棲艦,均採用中壓交流綜合電力系統。

船舶綜合電力系統將傳統船舶相互獨立的機械推進系統 和 電力系統,以電能的形式合二為一,通過電力網路為船舶推進、通信導航、特種作業和日用設備等提供電能,實現了全船能源的綜合利用。因此,船舶動力採用綜合電力系統已成主流。

馬院士回答了為什麼的綜合電力系統,是處於世界領先的位置。因為我們一開始就選擇採用中壓直流,一步到位。美國和歐洲是採用中壓交流,還處於第一代水平,所以差我們一代。美國人現在才開始做預研中壓直流,要趕上我們是十幾年以後的事情。看來歐美又選錯研究方向,走了一條彎路,現在要改成直流得推倒重來。

馬院士還自豪地說:一項技術領先不領先,先進不先進不是自己說的,需要世界同行評價,標準是客觀存在的。就是說「世界領先」 不是我們自吹的,標準擺著那兒,西方人也不得不承認。所以馬偉明團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是實至名歸,從下圖看,第三代「高速感應集成發供電」已經在研製中。

綜合電力系統的發展以「十五」為起點。馬偉明告訴記者,「綜合電力系統被譽為船舶動力的第三次革命」;船舶採用綜合電力系統,不僅實現了船舶推進系統和電力系統的集成,而且更容易實現全船能量的精確高效控制。

第一代綜合電力系統技術成熟,但存在設備體積和重量偏大、系統效率偏低、供電連續性不高等缺點;第二代綜合電力系統採用中壓直流電制,突破了系統頻率限制,降低了對原動機調速特性的要求,大幅減小了設備體積和重量,提高了系統效率和供電連續性。

下圖是去年央視新聞的截屏,顯然正在建造的055新型驅逐艦,所配套的全電推進系統已經研製成功。在被問到會不會出現更多在高科技武器裝備領域的領跑者時,馬院士語氣堅定地回答:會,肯定會。這是一名軍人的自信、科學家的自信,更是人的自信。

藍海長青智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