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櫃姐公開百貨公司不能說的秘密.... - Getting Closer to God's Voice 1985

據蘋果日報2019年5月28日的報導,擁6億房產的國際影后張曼玉是時尚活動常客。香港《壹週刊》日前捕獲擁有上億身家的張曼玉大逛路邊攤,內衣攤老闆娘透露,張曼玉是常客,作風平易近人,有時候一次買半打,內衣售價約39港元(約160元台幣),完全是買貨人。穿著白上衣搭黑背心、牛仔褲和布鞋上街,直驅鞋攤,掃了3雙平價鞋,價位落在十塊港元上下,小於500元台幣。其實懂貨人,就知道,若focus CP值,肯定不是百貨公司。百貨公司要的是品牌是brands….. 

身邊最愛逛百貨公司鞋款的女生友人都抱怨過百貨公司買的鞋子還是穿到流血破皮必須在後腳跟貼OK蹦。我只想說:百貨公司有好貨,但不是全部,而且考量到租金人事等高昂成本,這些成本都會轉嫁給消費者。你享受那個購物環境,自然要支付!

 

一篇周商轉載的文章,標題是:《週年慶不能說的秘密》一個10年百貨櫃姐告白:推銷客人買1千5的爛東西,讓我覺得痛苦。

文中筆者提到自己18、9歲進入百貨業在知名度很高的百貨公司工作,她學到know-how就是不能講真話,用模糊的術語勸進消費者買單,不能只說好看,而是說衣服很修飾身形或說衣服的垂墜感的設計能拉高視覺等等。她直言自己一邊勸進消費者買單,一邊心裡覺得自己會下地獄。她坦言促銷或週年慶這類的優惠期間,會推出「滿1萬5千元送xx行李箱」這樣的標語。她吐露促銷的商品都很差,她說好看的衣服數量不多,暢銷服飾9折到7折時就銷售一空,等到單一特價時都是來「再製」,看起來雖然一樣,但不是原版的,材質比較差。此外,她說花車上很多都是上一季、上上一季,N年的商品跟新商品混在一起賣,是清倉的概念。她也透露外面常看到的聯合特賣,常常都是清倉貨。

她文中提到很有建設性的見解,她說:「我們的消費模式和價值觀走在錯誤的方向」「逼客人買,限時限量,買了再說」百貨公司櫃姐的責任就是「讓消費者把錢掏出來」。她說:「有機會的話,我很想讓企業們知道,買對東西,用得長久,才是企業可以長久獲利,並且和消費者維持正面關係的方法。」

 

心理寂寞或生病,透過消費得到滿足

筆者在文中提到身為櫃姐的迷思和困惑:「回到本質,人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要這樣大量地買?」她提到一個貴婦帶著女兒來買衣服,女兒想買一件3千的牛仔褲,媽媽卻大聲斥責「上個月給你買的3萬塊的xx牌牛仔褲你不穿,要來穿個3千的?」

思考點:你買的究竟是適合你的服飾,還是提升自我價值的虛榮心?還是both?


百貨公司櫃姐的下半場人生

擅長收納整理的她終於轉業成為收納師,為超過500個家庭做斷捨離。她說在百貨有業績壓力,被迫要call客、勸進客人強迫消費,但收納師去的工作反而是到客人家裡教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整理老奶奶的人生

文中她提到自己去一個80幾歲老奶奶家,老奶奶的衣櫥已經五十年沒整理過,她為老奶奶找到她過世母親為她留下給她的最後禮物。她們兩個人都哭了。成為收納師讓她找到貢獻的意義,因為她不只是在整理別人的空間,她整理了老奶奶的人生。收納師的工作讓她心裡很踏實。

作者原文標題:櫃姐的告白—在百貨專櫃教我的事


買好東西去百貨公司,百貨公司的東西比較好?

我本身購物很喜歡反推商品的成本,譬如,百貨公司的月租金和人事成本及明星或模特兒的代言費等當然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譬如,同一件商品同一條棉被,你在一個裝潢氣派的店和一個幾乎沒裝潢的商店購買,兩者觸感一樣廠商一樣,但價格會相差好幾倍,因為消費者都沒有意識到:你需要為你購物的環境支付對等的價碼。

舒服的購物環境,它也是成本。譬如青菜在傳統市場和超市價格就是不一樣,當中額外的成本當然包括包裝(packaging)和brand name等等。

 

 Suntory 和DHC都不走實體專賣店

Suntory 和DHC沒有在百貨公司設櫃,堅持以網購服務消費者希望將潛在的其他成本省下,用優質的價格回饋一般消費者,以口耳相傳的好口碑當作最好的品牌宣傳。

創業者都知道,商品上架費和租金及宣傳的潛在成本有多高昂。以出版來說,單單書籍經銷的傭金就很可怕。譬如一本書300元,對方可能會把你的書以四折出售(出版圈的常態,網路都有公開資訊)。出版者需要自己額外負擔額外的運費等等所有的支出。(所以越來越多人改作經銷商而不作出版社。)…..

小編的爸媽不是名牌控,他們購物物慾也不高,但父親過去數十年有想買東西就去百貨公司的習性,因為他過去認為品牌有它好的品質和理由。但近一兩年司馬儀開始多抽出時間陪爸媽逛街以後,慢慢地,父母也終於開始接受百貨公司以外的地方能入手觸感好的服飾,而且價格更樸實合理等等。

 

The True Cost and Value of High-End Products 

當過物慾怪獸、當過服飾seller ,一度跑過非常多批發貨源,自己向爸媽宣導的觀念是:價格不等於value,而是取決於廠商要賺多少,十倍或二十倍(如品牌價值)等等。

此外,代言人就是品牌行銷費和支出,百貨公司的上架費和租金及人事等開銷都會由消費者買單,以百貨公司上架費,成本和售價可能約十倍左右。

本身對於觸感幾近挑剔,有時候陪爸媽逛一圈百貨公司卻很難摸道摸到喜歡的材質,或者逛一晚終於碰到一款觸感舒服的商品,價格居然就逼近五位數。

 

司馬儀心得:百貨公司,名牌價格不高,好像就對不起名牌這個頭銜,也對不起上流社會。

昨天看周刊介紹一款網路很紅的泡麵,一碗泡麵要價近五百元,笑了。果然不貴就對不起消費者。人們潛意識還是會覺得貴就是好。便宜就是有詐或虐待自己,所以廠商不敢賣便宜。(完全洗腦成功,老爹也是對於便宜的商品帶有一點被害妄想症,特別是食物)

在這個重視善待自己寵愛自己的年代,在這個台灣食物的物價某種程度已經明顯超越日本的時代(發現日本超商的餅乾零食比台灣便宜、發現他們的餐廳價格居然比台灣還平價…..

在這個很多人怒喊便當太貴,但星巴克和一堆手搖飲料店屹立不搖順利漲價的年代…..認真覺得一個大環境的價值觀,會關鍵性的影響全民消費的慣性。星巴克代表的不只是一杯有香味或品質保證的咖啡而已,它還帶有「我有好好愛自己」的那個訊號。

很多人喜歡iPhone 並不是因為它真的有多好用或作業系統多出色,而是人們需要那個brand去加持他們的自我價值,那個自我形象和自我價值的加分是:我買得起它。花幾萬元去證明自己有本事有資本,算是一個非常便宜形象的投資。而多數人們也都願意買單就成立。

 (備註:拍照美肌最強沒有爭議的話應該是OPPO,HTC是舊版的解析度就很強,但很多人擔心它的未來,ASUS聽說是比較不傷眼,Samsung其實身邊也有人抱怨用一年速度就很慢)

 

百貨公司品牌的鞋子有比較好穿嗎?

Y小姐堅持百貨公司買鞋,她也會抱怨百貨公司買的鞋穿了還是會痛。H小姐也抱怨百貨公司的鞋穿了還是會流血。達芙妮的鞋也不便宜,多年前無知時聽了推薦趁折扣入手多雙。原價都是三千多甚至四千多的鞋款,但其中一雙麂皮的鞋款,我單穿小跑步不到一百公尺就見血了。這回我敢寫出來品牌名稱不怕得罪廠商是因為那雙鞋子裡面還有我的血跡XD。那是我第一次穿,也是最後一次穿。後來就永恆地住在鞋櫃了。爸媽今年下半年也各自入手兩雙所謂名牌的鞋款,因為百貨公司服務生笑容可掬,兩個人不約而同剛買完新鞋之後,又不得不入手另一雙,因為說穿了會痛。XD

過去是服飾控,五分埔可以找到質感超好的針織衫,價格是一般服飾店的四分之一價格。(但五分埔,真的不適合所有人,有試穿需求的絕對不適合,適合S的尺寸居多,而且不能退換貨,相對比較採購衣服的服裝師或服飾購買老手)因為五分埔品質不一很嚴重,不善常逛街的人可能會瘋掉,周末都常都是賣家挑剩的款。建議週三周四去逛。

不熱衷買鞋,但鞋子和包包的學費繳了不少。鞋子會特別推薦Sketchers,好省,因為穿不舊穿不壞,致命優點是很輕很軟,即便是新鞋也完全不咬腳。(很多鞋款,你沒有連續走半小時,根本看不出實力,所以很多人才會買回去之後才發現穿了會痛)

服飾類,Tiger Shark 特價的時候,CP值蠻高的,會特別去買。A&F(Abercrombie & Fitch)算是有一點受歡迎有一點知名度品牌,但它的外套還是會起毛球。我敢說出來是因為我現在衣櫃裡就有。起毛球對我來說是超級大忌。如果衣服不能做到不起毛球,這樣還能算是名牌的品質嗎。是我嚴格期待太高嗎。XD

讀者可能會發現網站內有很多國際品牌fashion show的報導,我不愛名牌,但我愛設計做過服裝設計師的白日夢……喜歡不一定要擁有。很多時候,我們想要擁有的不過是那個image那個美麗的意象,我們並不真的需要它或適合它。

 

每個人都有撒錯錢的經驗

記得過去一度在九份之類的地方扛了類似宣傳養生的食品(便利商店寄送到家),但開封後理性回來了,全部太甜,全部放棄。同一年,兩度都失手買到一些本身是好食材但加工過後糖分偏高,只能淘汰當作捐款。

認真覺得出去玩情緒亢奮的時候特別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BTW,這個過勞又用腦過度的時代,身體照顧好也是一種理財。因為身體不顧,醫藥費就會吃掉你的存款,也會吃掉你的快樂!

本身不反對旁人到百貨公司血拚。很親的人我才可能會勸退一下下,但我討厭囉嗦。其實我的消費習慣和我的價值觀一路都在更改。大學以前,我90%的支出大概只會在書店….大學熱愛寫部落格熱愛逛街,因為以為自己20s就會結束生命,所以要用力享受人生(我當時的生命現真的很短,只有旁人常人的一半而已)…..文長,先寫到這裡。

台灣高不可攀的名牌,在國外往往下殺五折甚至三折….

法國YouTuber  Xinshidandan 信誓蛋蛋帶你現場直擊洛杉磯的outlet。他用67美金買到上衣牛仔褲和鞋款,全都是很多人擁戴的品牌。完全解釋為什麼很多國外outlet人潮洶湧,一半代購一半自用。

回到網站首頁https://beeigood.com

目錄旅遊美食兩性專欄電視劇電影影集日英語教學時事醫療理財投資音樂居家布置髮型穿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beeigood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