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內容摘錄
這個消沉的人,是我朋友。他是個明星,出道多年,得到粉絲稱讚他一直沒變,現在只是某個朋友說他變了,竟然可以消沉到坐視煨麵的湯漸漸被麵條吸乾…….什麼叫「你變了」?「不變」是值得高興的事嗎?什麼叫「原來的你」?…… …人都不喜歡「未知」。原始人好不容易摸熟了一條安全的路,突然要試條新路,必須進入一個深不可測的森林,當然會惴惴不安。所以會希望大家都別改變,自己也別變,世界也別變,一切如往常就好。可惜世界每秒都在改變,我們沒辦法自己一個人不變….我們只是對「未知」感到不安而已。而這份不安當中,有強烈的嚮往…..「生活」,是「生長」與「活動」….後悔提供我們校對人生方向的動力與機會…….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但只要選了一邊,就會後悔怎麼沒選另外一邊……反芻著這後悔的滋味,促使我們珍惜之後所遇的人…..後悔,一直也被當成負面情緒。但我們需要這個情緒,我們只是一直用負面的態度看待它,把它冤枉成了負面情緒。……
佳句摘錄
1.什麼叫「你變了」?「不變」是值得高興的事嗎?
司馬儀:「你變了」,這句話好像是一個被洗腦過的電視劇流行語,好像可以沒有半點證據沒憑沒據,就就輕易攻擊一個人的全部和現在。到底是哪裡變了,這其實是一個表達能力有問題卻似乎充滿攻擊性的台詞。
2.人際關係就是人與人之間摸索彼此能往來的分寸
司馬儀:當你發現你喜歡的朋友並沒有誠懇地珍惜這段關係,你還會繼續留住這個朋友繼續互動嗎?如果對方並沒有誠懇地珍惜這段關係,你們還算是朋友?如果清楚知道彼此之間有誤解,但把誤解說開的過程也必然產生一定程度的摩擦或僵局,你會選擇說出來嗎?如果對方因為誤解你而有了糟糕的行為,你會原諒對方,或者無端被誤解而被攻擊或不善對待的你,也會因為受傷或看到朋友的黑暗面而不再接受這段有情?這些應該都是常見的習題….
3.有幸得到別人的稱讚,禮貌地謝謝就好,但最好不要當真,如果別人一稱讚我們就當真,那之後別人的詆毀,我們也會當真,然後我會漸漸活在別人的評價裡難以脫身
司馬儀:不管對方的讚美是真是假,能說出鼓勵和肯定,而不是挖苦式的吐槽或無建設性的批判,都已經是一種善意的表現….
4.所謂「原來的我」…..它應該是指一個狀態:在曾經活過的各種我當中,活得最自在的那個我。曾經活過的我當中,活得最自在的那個我
司馬儀:對我而言,曾經活過的我當中,活得最自在的那個我,並不是原來的我,而是人生最美好時光狀態下的我,那個很讓人懷念的自己,那個即便沒有任何理由快樂都可以嘻嘻哈哈的自己,那個即便有理由悲傷卻也沒有把悲傷分享出去然後就忘記悲傷的自己….
人們確實擅長美化記憶,但夠幸福的話確實能擁有不想忘記的美好時光,又,美好的時光為什麼掉漆了?又,人事已非以後,諸多年以後,有沒有可能再擁有再期待?
書籍簡介
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
作者: 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18/11/01
蔡康永個人資料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攻讀影視製作的研究所。主持《康熙來了》及參與《奇葩說》。暢銷書是《說話之道》,導過一部電影《吃吃的愛》…..
他的自我介紹寫道:「意義」「快樂」「愛情」都被高估了,可以更放鬆、更恰當的看待這些事。覺得寫書是「探測自己」的過程。如果寫出來的書,剛好也能夠令看到的人、拿去各自探測自己,這書就寫得值得。……只有疑過之後的明白,才是可以依靠的明白。只有明白之後,自己才會出現。
▼▲image via 蔡康永Instagram:instagram.com/kangyongcai
蔡康永臉書:facebook.com/caikangyong
蔡康永新浪微博:weibo.com/caikangyong
談到人們在微信「朋友圈」曬生活的現象,蔡康永直言那些不愛在社群曬生活的人,才是把心力拿去應對真實生活的人,他認為不愛在社群曬生活的人,才是找到了生活重心的人。
司馬儀:我認同找到生活重心的人不會花太多時間在社群媒體上,只是多少才算是太多時間呢?每個人想分享的背後原因理由都可能不同,有的人熱愛與朋友分享情報或生活日常,有的人發文是為了取暖或討拍,有的人是為了形象包裝(譬如包裝自己過得很好,這一點是因為多數人都偏好靠近所謂的人生勝利組吧)有的人則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自己現在過得還不錯也說服自己過得還不錯,或連繫有情等等….只要不是上癮狀態(譬如睡眠不足還堅持熬夜發文的話)無造假,分享日常不論訴苦或討拍,我倒認為情有可原….
成長必修學分|蔡康永的情商課|名人名言x9|不追求快樂,而是追求平靜…..
小編司馬儀:坦白說,我長久以來在蔡康永身上讀到一種平靜的憂鬱。我在思考,會不會很多時候人們無意識地不快樂,所以需要透過外在的東西,像是食物或anything 去刺激我們給我們快樂,給我們一種心理上的補償。
蔡康永受訪時說過:「我必須好好地和自己相處,才能安定下來」。我想,我們的確處在一個在高焦慮的時代,而且很多時候,焦慮來的時候我們自己本身是無感的,我們甚至可能會把它當作是一種對生活的激情。
我們在迫切什麼,我想是迫切焦慮地成為更好的人,太多人都有感於「Not good enough」的自己,而不斷追討。emotional eating/ stress eating/ binge eating 已經成為國外高度討論的議題,就是人們透過美食去彌補自己日常或人生的一種空或其他,只因為美食成為多數人們最能夠reward 自己的方式,也是日常裡唯一僅有的享受甚至美好。
「平安健康」
十年前的自己聽到知足這個說法,我必然無感無法體會。我觀察到一件事,人們要愛情好,要事業好要工作好要學業好,可是很少人要「平安健康」。對,我們把平安健康當作理所當然。人們什麼時候才會把平安健康當成值得被感恩的事?我們都看過災難片,劫後餘生的人們…..
「舒服地做自己」
蔡康永在新作《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提到「舒服地做自己」是追求情商的主要目的。
司馬儀:我覺得舒服地做自己,是一種理想狀態。「做自己」我認為圖的是一種自在的狀態,你能不能自在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和需求,沒有足夠的自信,就無法理所當然地替自己爭取該有的重視。
「情商」對我而言基本功是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多數時候,人際關係的庫腦也是因為我們無法適當適切地表達自己,怕衝突怕尷尬擔憂太多,就讓僵局長久地耗住了。沒有足夠的自信,便無法柔軟。
觀察周圍,人們積極學習各種能掙錢的技能各種最新潮的app,但溝通和表達的能力往往被嚴重忽略忽視,可是這些年我認真體會到:溝通和表達的能力,可能是決定人生是否美好的關鍵。
以下就來回應蔡康永討論度高的10則名言(金句)吧
蔡康永的名言語錄1.預先把事情想到最慘,然後決定「還是算了吧!」這是悲觀。預先把事情想到最慘,然後決定「最慘也就這樣。」,這是樂觀。
司馬儀的回應:知道最壞的結果可能很糟,還是去試了,是一種活著的積極。知道最壞的結果很糟,便不去了不試了,是一種活著的消極與被動,無關樂觀悲觀與否。
蔡康永的名言語錄2.蔡我從沒有一秒鐘覺得聽話是件值得驕傲的事
小編司馬儀的回應:聽話是不值得驕傲,很多時候是一種出自體貼的無奈。本性越體貼的人,天性上更容易成為一個聽話的人,往往要在某些強大的episode發生之後,才會扭正自己。
蔡康永的名言語錄3. 蔡康永日前蔡康永接受《WeLens》訪問時,曾直言談到:「 我鼓勵大家做一個比較冷淡的人,我不認為過於溫暖,是一個跟別人維持良好關係的一個好的立場,如果被溫暖兩個字綁住,就更吃力。」
小編司馬儀的回應:溫暖的形象可能成為一種綑綁?我不覺得溫暖會是壞的,只是要適度的溫暖,適度的愛,一種合理的溫暖和愛,而不是任誰都能輕易擁有你的溫暖和關愛。
蔡康永的名言語錄4.真正令我們灰心的,永遠不是,別人以為的那件事。
小編司馬儀的回應:別人猜不透我們的傷心和失望,但別人永遠覺得自己猜對了。
蔡康永的名言語錄5.如果此生覺得活著沒有意義,那麼來生還是沒意義。沒意義的事,做兩遍還是沒意義,給那些覺得有來生,就有保佑的人。
小編司馬儀的回應:依照基督教的說法,人生只有一回,沒有來生,我很開心。不需要再次經歷掉牙,不需要突然轉學,不需要腦袋歸零去重新體會愛情是什麼。腦袋歸零的來生只怕會再笨一次傻一次。此生修完,就畢業,太好了。這是我認識Christianity之後最開心的收穫之一。
蔡康永的名言語錄6.如果一直快樂,那就是硬撐的。
小編司馬儀的回應:確實有過一直快樂的長日,沒由來的快樂,沒有任何事發生卻始終開心睡覺開心醒來,開心地積極開心地散漫,那是一種骨子裡的快樂。也許需要任何事件才能快樂的人,都有輕型地隱形抑鬱而不自知。
蔡康永的名言語錄 7.你覺得你忍他忍很久了。但你忍的是他嗎?大概不是。你忍的不是他,你忍的,是你對他的怒。你忍的是你自己,自己怒,然後自己忍,然後他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結果就是徒勞無功的累,因為是自己在為難自己。
小編司馬儀的回應:重點是我們為什麼要忍呢?為不該忍的人不斷拉長自己的忍耐底線,終究是錯的,也終究會有覺醒的時候。
蔡康永的名言語錄8.你戀愛了,只是你愛的人,有時並不真的存在。他可能只是一堵無辜的白牆,被你狂熱的,把你心裡最嚮往的愛情電影,全部在他身上投影一遍。
小編司馬儀的回應:我們確實可能在心裡幻想愛情投射愛情,直到發現投射的對象和現實對象越差越遠,漸漸你看到兩個人的影子,一個你投射的他和真實的他,遠遠地不同。
錯愛,就是在心裡走了一場愛情電影,才發現是一場獨腳戲,對方早在不愛了敷衍了空了,我們還一個人繼續在心裡撥放愛情電影,以為有被愛著,試圖哄騙自己有被愛著。痛,都是分手前。分手錯愛,換來的是舒坦。
蔡康永的名言語錄9. 別隨性的想把興趣變成職業。只是興趣的時候,不需要任何人點頭。你愛怎麼唱歌、煮菜、愛怎麼設計你家、或投資股票,都是你自己的事。
小編司馬儀的回應:如果有一天,當你發現變成職業的興趣不再快樂,往往是因為你花了太多時間思考現實和得失,因為你在興趣裡面加了太多討人厭的外在因素。興趣能變成工作,那是一種人生的理想狀態,只是,把興趣變成工作,這個過程這條路,走起來,可能會比你預期地花上更多更多的時間,而半數以上的人很容易因為現實添加的壓力不再喜歡那份興趣。
蔡康永的名言語錄10. 長大這麼辛苦,如果不趁機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實在太划不來。
小編司馬儀的回應:為滿足他人而活,早晚要懊悔痛狠死過去的自己和人生,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早點清醒是好的。
蔡康永的名言語錄11. 自嘲,是真正有自信的人,才做到的事。
小編司馬儀的回應:我認為自我吐槽無關自信,而是一種風度。只是你可能要有基本的自信才可以做到。
人際關係和兩性專欄
熟齡離婚的另一個選項:日本正流行卒婚,「未來的三十年餘生你想怎麼過?」
電視劇犀利人妻啟示錄|致,第三者的愛情|愛上有婦之夫的妳不能躲避的真相
如果你身邊的她已經無法讓你心動,她值得完整的愛,而不是你敷衍的對待
沒有第三者(證人)的前題下,任何負評即便是實話,都可能讓你受傷……
社交恐懼(social phobia):對人類過敏|日本精神科醫師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