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人工智慧醫療:醫生會被AI人工智慧取代?「圖像辨識」診斷... - Getting Closer to God's Voice 1985

楊照的專欄《未來醫生還會是個好行業嗎》關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對醫學圈的影響,筆者認為人工智慧與大數據讓醫療更準確(能降低不確定因素),也讓醫生存在的絕對重要性降低。操勞的醫生很可能手抖失誤或睡眠不足而打瞌睡,甚至可能有誤準的機率,但機器不會。文中楊照提到:「現在就已經發生的,是醫生的所有看診紀錄都直接在電腦上連線,當醫生輸入一項診斷,電腦會立即羅列出針對這項診斷應有、可以有的處置方式,包括檢驗、開藥等。有些系統是建議性質的,讓醫生只需要從其中簡單點選,就完成了診療 [….] 防止醫生安排不對或不必要的檢驗,開不對或不必要的藥 [….] 和大數據資料庫連結在一起之後,醫生以各種方式輸入病患的症狀描述或檢驗數據,電腦就自動和幾百萬幾千萬件病歷做比對 [….] 以前非常依賴醫生技術與經驗的外科手術 [….]也是越來越不受個別醫生的技術、經驗條件限制 [….]遠距操控的技術,那麼醫生就可以不用和病人處在同一個手術室內,依照動態影像在電腦前面替遠方的病人開刀。」

AI 衝擊醫療領域。不久的未來。AI可望成為一種醫院必要的「醫療設備」,提高確認率,降低醫療糾紛得發生率,對全球的醫療市場必然是好事。

「醫療建檔」統一病患數據

台灣的資本支出和市場商機雖小,但過去多年來健保資料庫累積的龐大數據,可望讓台灣在AI醫療的路上有輸出、領先的優勢。

宏碁著眼發展人生智慧醫療

施振榮1976年創辦宏碁(Acer),如今他鎖定人工智慧醫療(AI medical),希望利用國內資通訊硬體與單一集中健保資料庫、人才等軟體強項,造就台灣智慧醫療實務環境。他說:「台灣對世界真正的貢獻,先是ICT,未來是AI medical。」

施振榮擔任智榮基金會董事長,該基金會宏碁出資30%,施振榮個人投資5%,已投入5年資金在人工智慧醫療,以往從血液裡算癌細胞數目,人工要8小時才有結果,智慧醫療將期大大縮短為30分鐘。施振榮主張健康醫療是連經濟不景氣都會成長的產業,但發展人工智慧醫療過程,他觀呼籲政府捍衛福部應提升核准速度以爭取時效性。

首相安倍晉三積極推動人工智慧醫療

透過X光攝影(X-ray photography)、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以及細胞檢查(Cytodiagnosi)等檢測過去需要耗費10多天,但透過人工智慧技術的力量,檢驗時間大大縮點,預計將可能產生震撼性的規模性的醫療變革。

據調查,高達85.2%的日本現行醫師相信,在未來100年內,將會實現透過人工智慧來進行醫療輔助。對於採用人工智慧產品來做為醫療輔助方面,日本有將近19%的醫師是相當排斥,甚至完全不考慮導入人工智慧醫療產品。

對於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日本政府有計畫性地推動,早在2016年11月,首相安倍晉三就明確宣示,大數據(Big Data)與人工智慧將會在預防、健康管理,以及遠端醫療方面進行最大程度的應用,來實現高醫療品質,將人工智慧導入日本醫療體系,包括醫療費用的修正、採用人工智慧醫療的激勵措施等等,預計日本將在2020年全面實施與推動人工智慧醫療制度。

日本為了在醫療領域更高度應用人工智慧能力,建立高度完整且安全的資料庫是必要的。為此,日本政府開始整合電子病歷卡、健康檢查資料、醫療、照護的收據憑證資料等一元化系統資料庫。

被稱為「PeOPLe」的人工智慧醫療管理系統,已經開始整合日本各醫療機關裡每一位患者的醫療診斷紀錄,並且授予每個患者識別編號(醫療ID)方便保存與管理醫療資料。除了可以節省無謂及浪費的檢查,並能將醫療資源進行最佳化的分配。此外,透過匿名化的醫療資料,提供給各學術單位進行各項更為先進的醫療研究。

厚生勞動省醫藥生活衛生局長武田俊彥表示,在未來的健康管理系統方面,醫療、照護等資料將都會被網路化,作為大數據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更多數據資料都有助於醫生做出更準確無誤的診察判斷報告。

 


AI 聊天機器人能代替心理諮商嗎?

過去歐美心理諮商的費用相當高昂,已經有新創團隊思考利用 AI 聊天機器人,替民眾心理諮商,作法包含情緒追蹤和數位健康日誌等,專注於現在國外備受認可的認知行為療法。

新創Woebot表示並非要取代傳統療法或人際互動。Wyse在 iTunes 上推出能舒緩焦慮和沮喪的聊天機器人;X2AI 表示目前有高達 400 萬付費用戶和他們的聊天機器人對話。

司馬儀:至少機器人不會judge你的私生活或你的創傷遭遇,即便機器人說出失禮的話,你也相對容易原諒它,而機器人也不可能不小心說溜嘴而出賣你的隱私。

 

中國積極擴大AI 醫療領域的發展

2018年 1 月,中國 AI 醫療新創募資案的數量已經超越英國。中國政府2017年便喊出,要在 2030 年成為 AI 研究領域的領導者。大陸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騰訊都對健康領域出手,中國近 3.8 萬間醫療機構都有微信帳號,其中60%讓使用者享有直接掛號服務、兩千家接受微信支付。

 

「圖像辨識」是 AI 醫療的最好實證。

美國網站 CB insights 2018年九月報告《Top Healthcare AI Trends To Watch》整理出 9 大重點

1.Google 旗下 Deepmind 公司在和眼科醫院合作,研發的神經網路能辨識近 50 種眼部疾病,準確率高達94%,不亞於眼科醫生。Deepmind 投入大量時間標籤化和整理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OCT)檔案,他們將約 14,884 張斷層提供給眼科醫師和驗光師,進行初步判斷。

2.美國 FDA 開始陸續通過 AI 軟體的影像診斷許可。

Google 2017年在 Nature 期刊發表論文,能透過神經網路學習辨識視網膜影響,用以找出心血管的潛在風險。透過視網膜影響,能看出年齡、性別、吸煙等風險因素,還能量化出一些未曾發表過的因素。IDX-DR 軟體能辨識出 87.4% 的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3.Mayo Clinic 和一間以色列新創公司 Beyond Verbal 合作,從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病患身上,找出獨特聲音特徵,發現其中兩項特徵和罹患疾病高度相關。Cardiogram表示他們可以從心跳變化的速度來判斷是否罹患糖尿病,準確率高達 85%。

4.新創公司 Viz.ai 也被許可分析和辨識潛在中風機率,病成功募資 2,100 萬美元 A 輪資金,投資方包含了 Google Ventures。

5.新創 Arterys ,能用雲端 AI 平台分析心臟影像。2018年用 AI 判斷肝臟和肺部損害分布狀況來診斷癌症。

6. 諾華(Novartis)、賽諾菲(Sanofi)和默克等大藥廠也紛紛和 AI 新創公司合作,希望能開發出治療腫瘤和心臟病的新藥。很多藥商還是希望透過演算法來開發新的製程和藥物。


美國發展醫療AI的最大障礙?
據了解,在美國,並沒有統一規格、存放的病患檔案和數據。而蘋果已經注意到這個現象,決定要解決電子病歷問題。

蘋果宣布 iPhone 使用者接下來都可以透過旗下的「健康」App,從他們的合作機構中取得自己的電子病歷,包含過敏等資訊。蘋果發表健康紀錄 API 給開發者,由使用者自主選擇,是否提供個資給第三方應用和醫療單位。

專家推測DIY 在家診斷可望成為趨勢。
AI 新創 Qventus 宣稱他們的演算法會比對醫師面對相同疾病時的處方和處置,透過和醫院合作,可以成功降低患者 40% 不必要花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beeigood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